@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大趋势 旧
[[Summary]] 地理位置不同决定中国和西方的发展走出不同的道路,政府在两种文化中扮演非常不同的角色。
一 、 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 ;
-
地理环境
-
农业文明
-
农业文明的基础是光合作用 , 它把太阳能转化成农作物和可畜养动物 , 而动植物都依赖土地 。 这就意味着土地的大小决定了农业产出和所能负担的人口数量 。
-
在整个农业文明的历史中 , 土地的稀缺性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
-
某个社会一旦拥有更多的土地 , 就会产生更多的人口 , 当人口多到一定程度 , 超过土地大小所能承载的极限 , 就会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
-
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上 , 这样的争战数不胜数 。 最终的胜者是那些发明出一种大规模动员人民的方式的社会 ,也就是政治组织形式比较完善的社会 。
-
政治贤能制 ( Political Meritocracy )
-
改变过去政治权力通过血缘关系来分配和传承
-
秦国商鞅变法开创任人唯贤的制度
-
-
-
-
海洋文明
-
地理大发现
-
欧洲发现美洲大陆的概率远远高于中国
-
美洲的土地避免欧洲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
-
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
-
经济贤能制 ( Economic Meritocracy )
-
农业文明是由光合作用原理决定的 , 光合作用对能量转换的极限受制于土地的大小 。 土地的大小有自然的上限 , 因此农业文明的经济是短缺经济 。
-
而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明能够释放出持续的 、 复利式的经济增长的动力 , 将农业时代的短缺经济转变为富足经济 。
-
-
-
二 、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及近四十年的经济奇迹 ;
-
现代文明的本质并非政治制度 , 而是自由市场经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
- 中国的成功说明政治民主并不是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
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体系,三合一市场机制
-
“ 三合一市场机制 ” , 就是中央政府 、 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
-
中央政府制定战略,提供资源支持,调节经济周期。
-
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竞争,为商业公司提供总部式服务。
-
-
三合一市场机制缺点
-
当地方政府像企业一样提供商业服务时 , 它们会要求租金 , 有些官员甚至会以权谋私 , 要求企业直接把租金支付给个人 。
-
因此 , 这种模式在创造了超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 , 也催生了严重的贪腐 、 寻租 、 环境污染恶化 、 不同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 、 不可持续的贫富分化 , 和高度依赖债务的经济 , 因为债务是中央政府用来缓和经济周期起伏的主要方式之一 。
-
-
-
反全球化运动和各种民粹主义政治运动
-
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和最大的工业国时 ,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没有达到9%的增速来适应这么多的产出 。
-
全球化的结果之一是 , 那些原本发达的工业大国正在失去其工业上的优势基础 。 而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带来的好处又集中地过度分配给了科技与金融领域中的精英们 , 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 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 。
-
三 、 当前投资人尤其是海外投资人对中国的悲观情绪 ;
-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运动两个目标
-
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加强对整个国家社会的掌控 ;
- 加强党的领导也带来了更加稳定的政府 、 稳定的国家 , 和稳定 、 持续 、 共同 、 单一的大市场 。
-
为中国继续创造中高速 ( 相对于超高速 ) 的 、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
-
-
[[中美贸易战]]
-
章家敦 ( Gordon Chang ) 2001年所写的 《 中国即将崩塌 》 (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 )
-
[[供给侧改革]]降低中国经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净出口占中国 GDP 的比例下降。
-
四 、 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 今天中国与西方的位置 ;
-
刘易斯拐点
- 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 , 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从过剩变到短缺
-
过了刘易斯拐点后,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黄金时代
-
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对生产设备的投资以提高产出 , 同时迎合满足雇员的需求 , 增加工资 , 改善工作环境和生产设备等等 。
-
在这个时期 , 因为劳动人口已经开始短缺 , 经济发展会导致工资水平不断上升 , 工资上升又引起消费水平上升 , 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也会上升 , 这样公司的利润也会上升 , 形成了一个互相作用 、 向上的正向循环 。
-
这个阶段中 , 几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 同时会形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消费社会 , 整个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
-
-
刘易斯拐点的被追赶阶段
-
企业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海外其他新兴经济会变更更加有吸引力,企业开始转移投资。
-
这一阶段 , 经济仍然在发展 , 但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对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已经不再均衡 。 劳工需要靠自己生存 。
-
那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 , 比如科学技术 、 金融 、 国际市场类的工作回报会很高 , 资本的海外回报也会很高 。
-
但是社会的总体工资水平会停滞不前 , 国内投资机会大大减少 。
-
-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政府宏观政策的作用
-
在早期工业化过程中 , 政府的财政政策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 投资基础设施 、 资源 、 出口相关服务等都有助于新兴国家迅速进入工业化状态 。
-
进入到后刘易斯拐点的成熟阶段以后 ,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消费 , 处在市场前沿的私人部门企业家更能把握市场瞬息万变的商机 。 此时依靠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投资就开始和私营部门的投资互相冲突 、 互相竞争资源 。 这一时期 , 货币政策更能有效地调动私营部门的积极性 , 促进经济发展 。
-
到了被追赶阶段 , 因为国内投资环境恶化 , 投资机会减少 , 私营部门因海外投资收益更高 , 而不愿意投资国内 。 此时政府的财政政策又变得更为重要 , 它可以弥补国内的私营部门投资不足 , 居民储蓄过多而消费不足 。 反而货币政策在这一阶段会常常失灵 。
-
但是因为政府的惯性比较强 , 所以常常当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变化时 , 政策的执行仍然停留在上一个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中 。
-
五 、 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
-
工程师红利
-
现代文明的基础是现代科技和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 , 与政治组织方式关系不大 。 而技术密度却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 。
-
类似于之前的农业人口红利?
-
-
城市化率
- 新的城市化人口在获得社会福利后,会成为新的消费者。
-
高储蓄率
-
支持城市化、支持建设、支持制造业升级
-
高债务水平
-
中国以银行债务为主,股票市场及股权融资占整体融资比例很低。
-
中国政府想做的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融资结构 , 大大增加股权的权重 , 减少债务所占比例 。
-
资本市场改革将成为解锁高债务比问题和提高融资效率的关键 。
- “科创板 ” 会采用与美国相同的模式 , 即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注册制资本发行 , 而非以前的审批制 。
-
-
-
中国政府在处理重大问题 、 危机时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 比如中国政府在中美贸易冲突问题上已经调整了与美国谈判的策略 , 也改变了之前对私营企业家的一些处理方式和对私营企业的借贷政策 , 尤其是在证券市场暴跌中对私营企业金融股权的处理等等 。
-
东亚同样受儒教影响的国家 、 地区的发展历程对预测中国经济前景具有启发意义
与[[价值投资]]相关的看法
-
关注对未来大概率正确的预测,分析尽量保持客观理性 , 摒弃任何意识形态及情感带来的偏见 。
-
作为基本面投资人 , 我们为什么现在投资中国呢 ? 因为在那里我们仍然能够发现一些优秀龙头企业 , 它们比西方的同类公司更便宜 , 而且增长速度更快 。 这就是我们在中国投资的逻辑。
-
我们是自下而上的投资者 。 我们的投资一般不受整体宏观环境的影响 。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讨论这些问题 , 是因为我们所投资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与它们所在国家的命运也是息息相关的 。 所以我们要对这个国家有一个粗略的认知 。 这种认知不一定要非常精确 , 也不需要时时正确 。 我们只需要对所投注的国家未来20年或30年的情况有个大致的推测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分析 , 为什么我们要思考这些问题 。
@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大趋势 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