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S5E01:许知远对话罗翔

为权利而斗争

法律人物:

  • 马丁路德金

  • 甘地

  • 林肯

  • 沈家本

    • 故居 北京宣武门外

    • 历代刑法考

    • 刑法是威吓的工具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极端残酷性实现罪行平衡

网络暴力

  • 朋友对罗翔说:别人对你的表扬名不副实,你就很开心,对你的批评名不副实,你就不高兴了,你这不是典型的双标吗?

理念上的乌托邦是有意义的,但是现实中的乌托邦是不可能的。我们画不出那一个完美的圆,我们无法追求到绝对的美,但是你不能推导出,这个世界没有美,这个世界一切都没有意义,那人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人类追求美的是没有意义的。

逐字稿,不紧张

湖南话 昨天、今天和明天

[[Plato]] 学习是一种回忆

  • 人类的原初设置

泛道德倾向:

  • 道德是自律,不是他律

    • 道德是要求自己的,不是要求他人的。
  • 道德完美主义

  • 积极道德主义

    • 是以道德作为惩罚正当化的一种依据,只要一种行为违背了道德,那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对他进行惩罚。

    • 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惩罚

    • 中国传统

  • 消极道德主义

    • 是把道德作为一种出罪的依据,作为一种正当化的依据。

    • 如果在道德上是值得谴责的,那它不一定是犯罪,

    • 但如果一种行为在道德生活是被鼓励的一种行为,把它就不应该受到惩罚。

法律强调程序正义

  • 人们往往有朴素的正义之心、道德之心,但这种正义之心、道德之心又是有高度压迫性的。

  • 罪行法定

  • 因为司法是一定会存在错误的一种过程。司法的错误如何被人所接受,就是它是强调程序的。

    • 程序中可以达到可见的正义,有瑕疵的正义
  • 网络进行道德审判

    • 民众很多时候是希望撇开程序,去寻求他心目中的一些正义,而这种正义会导致一种非正义。

    • 往往是善良的愿望把人们带入地狱。

  • [[侠客行]]

大宪章:公权和私权分开

法律高度技术化

人承认自己是有限的

  • 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人承认自己是有限的,于是承认你的逻辑是有限的,承认你的理性是有限的,承认你的阅读是有限的,承认你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

    • 古人说的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因为你行了千里路,就一定会从地方性偏见走出来,了解了各地各异的风俗人情,就不会觉得只有自己老家或者自己所处的地方就是最好的。

    • 读万卷书就会走出时代偏见,因为你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跟古人,跟过去的时代,跟其他的时代进行交流,那就可能走出时代性的偏见。

  • 一生是走出偏见

人最大的痛苦是 :-> 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

  • 你自己所教的,你做不到。你是在骗别人,你也在自我欺骗。

  • 我思故我在:幻想

  • 我始终告诫我自己,人能真正影响的人其实很少很少,很多人所谓的被你影响只是片刻的感动,最后还是投入到自己以前的生活。人片刻地感动,不可能持久地感动。

  • ^你为自己想到的所感动^

我不能够弃演
人被你片刻地感动

  • 许:但现在片刻的感动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一种方式。

  • 罗:这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欺骗,你在欺骗自己,你也在欺骗别人,你也让别人陷入了一种自我欺骗。

  • 技术主义背后的价值

做城邦中的[[牛虻]]

  • 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可能还是像苏格拉底所说的,做城邦中的牛氓。

  • 作为我们法律人,我们是双向牛氓。

    • 一方面,我们是城邦的牛氓,我们要对权力进行警惕;

    • 一方面,我们是民众身上的牛氓,我们要提醒他们,激情是有界限的,激情也是要在法治的界限之中。

民众对公平和正义的期待在视频中找到回响

[[Socrates]]的狂喜是真诚对待[[德尔斐神谕]]

  • [[认识你自己]]

  • 凡事勿过度

  • 妄立誓则祸近

我始终相信我们不可能追求到绝对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绝对善追求不到而退向相对主义。

大部分人想的不是金箍棒,也是定海神针。大部分人想的是怎么混进蟠桃会吃个桃子。


许知远对话罗翔

为权利而斗争

法律人物:

  • 马丁路德金

  • 甘地

  • 林肯

  • 沈家本

    • 故居 北京宣武门外

    • 历代刑法考

    • 刑法是威吓的工具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极端残酷性实现罪行平衡

网络暴力

  • 朋友对罗翔说:别人对你的表扬名不副实,你就很开心,对你的批评名不副实,你就不高兴了,你这不是典型的双标吗?

理念上的乌托邦是有意义的,但是现实中的乌托邦是不可能的。我们画不出那一个完美的圆,我们无法追求到绝对的美,但是你不能推导出,这个世界没有美,这个世界一切都没有意义,那人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人类追求美的是没有意义的。

逐字稿,不紧张

湖南话 昨天、今天和明天

[[Plato]] 学习是一种回忆

  • 人类的原初设置

泛道德倾向:

  • 道德是自律,不是他律

    • 道德是要求自己的,不是要求他人的。
  • 道德完美主义

  • 积极道德主义

    • 是以道德作为惩罚正当化的一种依据,只要一种行为违背了道德,那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对他进行惩罚。

    • 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惩罚

    • 中国传统

  • 消极道德主义

    • 是把道德作为一种出罪的依据,作为一种正当化的依据。

    • 如果在道德上是值得谴责的,那它不一定是犯罪,

    • 但如果一种行为在道德生活是被鼓励的一种行为,把它就不应该受到惩罚。

法律强调程序正义

  • 人们往往有朴素的正义之心、道德之心,但这种正义之心、道德之心又是有高度压迫性的。

  • 罪行法定

  • 因为司法是一定会存在错误的一种过程。司法的错误如何被人所接受,就是它是强调程序的。

    • 程序中可以达到可见的正义,有瑕疵的正义
  • 网络进行道德审判

    • 民众很多时候是希望撇开程序,去寻求他心目中的一些正义,而这种正义会导致一种非正义。

    • 往往是善良的愿望把人们带入地狱。

  • [[侠客行]]

大宪章:公权和私权分开

法律高度技术化

人承认自己是有限的

  • 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人承认自己是有限的,于是承认你的逻辑是有限的,承认你的理性是有限的,承认你的阅读是有限的,承认你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你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

    • 古人说的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因为你行了千里路,就一定会从地方性偏见走出来,了解了各地各异的风俗人情,就不会觉得只有自己老家或者自己所处的地方就是最好的。

    • 读万卷书就会走出时代偏见,因为你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跟古人,跟过去的时代,跟其他的时代进行交流,那就可能走出时代性的偏见。

  • 一生是走出偏见

人最大的痛苦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

  • 你自己所教的,你做不到。你是在骗别人,你也在自我欺骗。

  • 我思故我在:幻想

  • 我始终告诫我自己,人能真正影响的人其实很少很少,很多人所谓的被你影响只是片刻的感动,最后还是投入到自己以前的生活。人片刻地感动,不可能持久地感动。

  • ^你为自己想到的所感动^

我不能够弃演

人被你片刻地感动

  • 许:但现在片刻的感动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一种方式。

  • 罗:这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欺骗,你在欺骗自己,你也在欺骗别人,你也让别人陷入了一种自我欺骗。

  • 技术主义背后的价值

做城邦中的[[牛虻]]

  • 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可能还是像苏格拉底所说的,做城邦中的牛氓。

  • 作为我们法律人,我们是双向牛氓。

    • 一方面,我们是城邦的牛氓,我们要对权力进行警惕;

    • 一方面,我们是民众身上的牛氓,我们要提醒他们,激情是有界限的,激情也是要在法治的界限之中。

民众对公平和正义的期待在视频中找到回响

[[Socrates]]的狂喜是真诚对待[[德尔斐神谕]]

  • [[认识你自己]]

  • 凡事勿过度

  • 妄立誓则祸近

我始终相信我们不可能追求到绝对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绝对善追求不到而退向相对主义。

大部分人想的不是金箍棒,也是定海神针。大部分人想的是怎么混进蟠桃会吃个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