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内容 #card
-
当日的情绪如何(分为 low、mid、good)
-
当日的事情,从早到晚进行 log 一些概要,同时还有一些简单的感触
-
记录情绪波动及原因:记录一天中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尝试分析原因——比如,和什么事情有关、周围的环境如何、情绪是如何被触发的、引发了什么后果等
-
当日创造性的时间
例子
- 少楠的lifelog 2022/08/16 Lifelog/情绪/Good #card
-
5 点多起床,翻看《神经的逻辑》 1 小时,做了两大段笔记,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系统,以及记忆的特点。
-
上午开始处理客服问题,但是拖拖拉拉持续了一整天。
-
午饭后本想开始设计 flomo 安卓版本的语音输入,但意识到这周不进入开发,优先级应降低,所以想了想框架就放下;然后设计优先级更高的编辑器——没有着急上手做,而是先思考了不同的可能,打了个草稿才开始。
-
设计完编辑器,在户外写了图书新内容的草稿,推敲了逻辑结构,查找了不少资料,但是刻意没有进入正式写作流程,以免当日过于疲劳。
-
处理客服问题,回家吃饭、休息。
-
晚上又看了 1 小时资料,后半截感觉有点力竭,所以选择暂停输入,开始听歌休息。
-
记录的要点
-
诚实面对内心,如实记录想法
-
为什么诚实 #card
-
记得有一天我情绪很低落,起因是有个营销方案我准备了许久,原本感觉胸有成竹,但在团队讨论时却爆出来一个很关键的缺陷,不得不重新来过。
-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思考不周的问题,但为何会让我情绪低落?通过自我追问和诚实地回答,我发现了更深层的原因:因为我觉得,我付出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你们非但不鼓励,还一讨论就指出这么大的漏洞,让我下不来台,我的面子往哪里放?
-
挖掘到这里,才触及问题的本源:自己情绪低落,是想要获得他人认可的预期被打破,继而产生了情绪上的反扑,想要找到别的理由去攻击他人。
-
-
如何记录 #card
-
第一,你可以试着把自己抽离出来,像观察最好的朋友那样观察自己。看到什么记什么,尽可能保持旁观者视角。
-
第二,只记录,不评判。情绪没有好坏,不要苛责自己。当你把情绪当作“问题”的时候,往往会限制自己的视野;而当你把它当作“合理的存在”,视野反而宽广很多。
-
-
-
不仅记录情绪,还要记录环境
- 为什么要记录环境?:-> 因为人是环境的反应器,我们产生某种情绪,多半是受环境影响。如果我们换个环境,或者设计一个新环境,那么情绪也可能会随之变化。
- 假如你的情绪陡然从开心变为沮丧,那么你可以记录一下, 在什么环境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