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商起源

  • 《诗经·商颂·玄鸟》对契降生的描写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 玄鸟,喻指上帝(天)和商人之间的独特媒介,至于是什么鸟,则有燕子和凤凰等不同解释。
  • 《诗经·商颂·长发》则是:“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 有娀是简狄所在的部族,“有娀方将”是有娀氏将要兴起之意。

为什么需要祭祀

  • 以色列考古学家吉迪·谢拉赫认为,在“早期国家”或“复杂酋邦”阶段,社会开始变得更复杂,王权刚刚出现,统治者发现自己的统治体系还不够发达,急需借用一种强大的机制来维护权力,从而导致人祭宗教和战俘献祭行为的产生。

  • 为何战争与人祭可以铸牢新兴王权,吉迪却没有多谈。

  • 结合前文对新石器末期到中商这上千年人祭历程的梳理,本书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 理论层面,王的大量献祭(意味着他获得神的福佑)是王权融合神权的标志;

    • 现实层面,战争让本国族的民众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从而更巩固了王的权力。

大都无城

  • 新宫殿区坐落在洹河弯内侧,今安阳小屯村北,“殷墟博物苑”所在地。

  • 营建新宫殿时,武丁抛弃了之前的“城池”都城模式。他可能不相信商朝都城会受到外来威胁,认为与其耗费庞大的人力夯筑城墙,不如主动对外扩张。武丁规划的宫殿也不再是封闭的大院落,而是若干座彼此独立的大型建筑,皆有厚达1米的夯土地基、木柱框架结构和厚重的夯土墙,足以抵抗地震,且分散的单体结构也更利于防火。

商王朝留下了众多遗址、文物以及累累白骨,那么,这个身居华夏文明源头的王朝是如何运作的?商王如何解释自己的权力来源?他的臣民对此又是如何理解的?

  • 在商人的眼里,世界是冷酷的,充满暴力、杀戮、掠夺和不安全。他们不认为鬼神有明确的善恶观念,或者说,商人本没有明确的善恶观念,自然也不会想象鬼神能有。商人认为鬼神会随时、随意给任何人降下灾难,大到灾荒和战乱,小到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都有鬼神在背后操纵,即便是商王也难免。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 史学大家顾颉刚称这种现象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意思是说,越晚产生的传说,反倒在神谱里面越古老,就像人们堆柴堆,“后来者居上”。因为时代越晚,各族群的祖先传说就越是逐渐汇总到一起,这时,各自的先祖孰先孰后以及谁比谁厉害就成了问题。因此,为了制造更大范围的身份认同,就只能创作更古老的先祖,给各族群增添一位共同的始祖。先祖诸神的关系和谐了,世间各族群的关系才能和谐。

《易经》里为何会有这么多周人生活的真实记录?这便涉及周昌创作《易经》的目的:研究各种事物背后的因果联系,最终建立一套翦商的理论和操作方法。

  • 先说最古老的所谓伏羲“八卦”。有四对卦,分别是乾和坤,坎和离,震和艮,巽和兑;各有代表图案,被称为“卦象”,由三根表示阴阳的“爻”组成,一根直线代表阳爻,两段半截的线代表阴爻。

  • 东周时的学者说,这是宇宙间的八大元素: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泽(沼泽)。(《周易正义·说卦卷九》)至于伏羲或者周昌时代的人是不是这么理解的,就不好说了。

  • 再来说六十四卦。卦象由两个八卦上下重叠组成,一共有六十四种,都有六个爻。假如是两个八卦的乾叠加,就仍叫乾卦,以此类推。但不一样的八卦互相叠加,就需要起新的卦名了,比如,震下坎上,叫屯卦。

  • 六十四卦的每个卦都有一条简短的解说词,这被称为“卦辞”;相对的,卦里的每个爻也都有一条“爻辞”。概而言之,《易经》是由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组成的。

  • 《易经》并非文王专门编写的算命教材,而更像是他自己的练习簿,所以内容驳杂,有大量的私人琐事。从萌生翦商之念始,文王就反复将其代入和推算,并随时验证、修订和增补,希望总结出一套最精确的占算方法,而最终目的,当然就是在消灭商朝的战争里运用这套预测技术。

从现代人的视角看,文王周昌为翦商而推演的“理论”,或许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 一,宗教的,即他对商人“上帝”概念的重新诠释和利用。文王的身份类似犹太教的摩西、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身兼部族政治首领与神意传达者两重职能。

  • 二,巫术的,即他在《易经》里对商朝施展的各种诅咒、影射与禳解之术。在上古初民时代,这些行为往往和宗教混杂在一起,不易区分。

  • 三,理性的,或者说世俗的,即各种“富国强兵”的策略和行师用兵的战术。

从考古来看,商朝一直繁荣的人祭和人奠基到西周建立时却戛然而止。文献和考古两相对照,本书推测,这场重大变革发生在周公辅政时期。

  • 这场变革几乎从未被历史文献提及,甚至商代无比“繁荣”的人祭行为也没有被记录。那么,周人为何要掩盖商人的血祭宗教,以及这个宗教是如何被消灭的?

  • 商人的血祭宗教是被周公终结的,但周公所做的远不止于此,他还要抹杀关于它的记忆,防止它死灰复燃。

  • 而忘却是比禁止更根本的解决方式。为此,首先必须毁灭殷都,拆分商人族群,销毁商王的甲骨记录;其次,自古公亶父以来,周人曾经为商朝捕猎羌俘,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也应当被永久埋葬;再次,长兄伯邑考在殷都死于献祭,他的父亲和弟弟们还参与并分享了肉食,这段惨痛的经历也必须被遗忘。

成王亲政第五年,第二次东夷战争结束后,成王和母后东返,途中经过成周洛阳小住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有一位贵族曾获得成王的接见,之后更是专门制作了一件青铜尊,这就是因“宅兹中国”的铭文而著称于后世的“何尊”。这也是目前发现的“中国”一词的最早记录,它在当时的意思是“中原之地”。

周社会是典型的身份世袭制,周王任命朝廷高级官员(卿)的选择范围很小,基本由十几个显赫的家族世代占据着朝廷主要官职。而且,官职本身并没有薪俸,全靠自家封邑收入,做官只是可以给他们提供获得更多封邑的机会。各诸侯国内部的权力结构也类似,但规模要比镐京朝廷小很多倍。

  • 就这样,随着统治阶层的繁衍,周朝特色的贵族制度逐渐得以形成,其中,最首要的是“宗法”家族制,核心则是嫡长子一系的独尊地位。

  • 一,周朝各姬姓诸侯(被分封的王室亲属)对周王的效忠服从,是家族兄弟(及其后人)对嫡长兄(及其嫡系后人)的服从。

  • 二,在各诸侯国内部,太子之外的公子被分封为世袭大夫,大夫再繁衍和分封出“士”。

  • 三,非周族的异姓诸侯和贵族则通过婚姻关系被纳入家族结构中。周王尊称同姓诸侯国君为“伯父”,称异姓诸侯国君为“伯舅”(当然必须是曾经和周王室有过联姻关系的),伯代表排序。

  • 这套基于血缘宗法制的贵族等级和封建政治秩序,周人称之为“礼”。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相应的车马、住宅、衣服、乐器、玉器、酒器和食器组合,丧礼和随葬品也以此类推。各种典礼仪式上,比如朝见天子、祭祀和宴会等,入场顺序以及站或坐的位置由相应的等级身份决定。

  • 典礼可以在不同层次举行,如诸侯国或大夫家,但基本原则一致。贵族的冠礼、婚礼、丧礼和祭礼也都有各等级的标准规范,几乎所有礼仪场合都有乐队伴奏,而乐队的规模和演奏的乐曲也都有相应规范。所以,周人贵族文化又被称为“礼乐文明”。

当然,春秋的人祭回潮并未成为主流,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 其一,战国时期的社会重组和政治变革。由于列国兼并战争的威胁日渐增加,各国都进行了变法运动,废除贵族制,实行君主集权和官僚制,国家的首要目的是富国强兵,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而这需要官僚机器用理性、功利的方式管理社会,人祭自然属于不可容忍和必须取缔的行为。

    • 战国初期魏国西门豹治邺的史事,呈现的就是新兴官僚政治和民间传统文化的碰撞。当时邺县还有“为河伯娶妇”的风俗,本质上是把少女奉献给漳河水神的人祭行为。邺县在殷墟以北15公里,所以这种风俗很可能是殷商宗教的残余。到西门豹时代,普通的邺县人已经不愿为祭祀承担如此高昂的代价,只是苦于无法对抗地方精英“三老”和女巫联手主导的民间权力结构。为此,时任邺令的西门豹表面上遵循本地宗教理念,实际却找借口把女巫及其弟子和三老先后投入了漳河,从此,这里再无人敢复兴人祭宗教。

      • 《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所作增补。虽然秦汉之后的王朝法律已经不允许猎俘杀祭,但人祭宗教也曾在民间迁延了较长时间。直到汉魏时期,宋襄公曾经献祭的“次睢”神社仍存在,又被称为“食人社”;也有祭祀者会花钱雇穷人充当人牲,祭祀时把人牲捆绑在神社前,如同屠宰的牲畜。不过从文献记载来看,也许汉魏时的人祭只是程序性表演,而非真正杀人、食人。参见《续汉书·地理志》注《博物记》曰:“县东界次睢有大丛社,民谓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艺文类聚》卷五九引《从征记》:“临沂厚丘间,有次睢里社,常以人祭,襄公使邾子用鄫子处。相承雇贫人,命斋洁,祭时缚着社前,如见牺牲,魏初乃止。”
  • 其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逐渐兴起,开始提倡仁政和爱人。当时还有制作陶人俑随葬和埋入祭祀坑的习俗,结果遭到孔子诅咒:“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对此的解释是,孔子讨厌这种模拟用人殉葬的行为,“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和多数人不同,孔子的职业是整理上古史的学者,他很可能是在晚年破解了商周之际的一些隐秘往事,担心用陶俑随葬会唤起人们对人祭时代的记忆。

后世人对周公的认识,有事功和制度文化两方面:事功,主要是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三监之乱,为西周王朝奠定开局;制度文化,主要是周公“制礼作乐”,确立西周的政体,包括诸侯列国分封格局和贵族等级制度。在考古发现商朝的遗址与人祭文化之前,人们对周公的理解只能达到这种程度。

  • 但事实上,周公最重要的工作是消灭商人的人祭宗教,以及与之配套的弱肉强食的宗教价值体系。他不仅阻止了周人模仿和继承这种宗教文化,也在殷商遗民和东夷族群中根除了它。尤其关键的是,周公还抹除了与商朝人祭有关的记忆,甚至也隐藏了自己禁绝人祭行为的种种举措。这是为防止人祭宗教的死灰复燃和卷土重来,也是为掩盖周人曾为商朝捕俘人牲的那段不光彩的历史。

为了填补人祭宗教退场造成的真空,周公发展出了一套新的历史叙事、道德体系和宗教理念。这主要体现在《尚书》的几篇诰命中:

  • 一,淡化商人对“帝”的崇拜。在商朝末期,“帝”已经和商王身份重叠,商王具有“帝”的神性。但周灭商后,王已经不能身兼“帝”之名号,对周人来说,帝在高高的天庭之上,不会化身为世间凡人。

    • 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确定这个原则就是由周公确立的,但从《尚书》的几篇诰命可以发现:在对殷商遗民讲话(如《多士》)时,周公会频频引用上帝的命令来威吓和诱导商人,这是因为商人格外信奉上帝,只能因势利导;但在对周族自己人讲话时,如册命弟弟周封为卫侯的三篇诰命,周公却极少谈到上帝,尤其是对族人谈论现实和规划未来时,他从不动用上帝进行论证,更不涉及其他的神灵。这显然是一种有意识地 “敬而远之”,让现实和神界保持距离。从这些迹象看,周朝人“疏远”上帝或其他诸神的传统的确是由周公奠定的。
  • 二,为减少神界对现实的干预,周公会尽量用“天”的概念来代替“帝”,因此,上帝发布的命令(“帝命”)变成了含糊的“天命”。

    • 天命的观念在后来的中国一直存在,但人们已经忘记了它的缘起。“天”无形无像,无言无行,不容易被赋予拟人化的个性。在《诗经》里,上帝曾频频给文王下达命令,如命令文王攻打崇国,武王灭商据说也是来自上帝的意旨,但后世周王已经无法接收神界的具体指示,所以改称为“天命”后,它变成了一种更为抽象的、近乎隐喻的道德规训。

      • 杜勇:《尚书·周初八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06页。另,在《尚书·盘庚》中,盘庚的发言中也有“天命”,但陈梦家认为,“商人称‘帝命’,无作天命者,天命乃周人之说法……此亦战国宋人之拟作”。参见陈梦家《尚书通论》,中华书局,1985年,第207页。本书认为,《盘庚》中的“天命”可能有西周之后的改动,但该文主体仍是盘庚时代的作品。
    • 当然,周公时代还不可能有科学主义的无神论认知,神界即使被放置得比较远,也不会和王朝政治完全绝缘。比如,西周的王就被称为“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而这是连商代甲骨文也没有的词,但无论怎样,“天”还是过于含糊,周人及其以后的历代王朝从未给“天子”增加更具体的神性定义与功能。即便秦始皇使用“皇帝”尊号,其直观用意也是强调自己和六国之王的不同,虽有强调王者尊贵的这一层神性之意,但也使“帝”落入凡尘,并不比“天子”概念更神秘。

      • 周公这方面的理论主张在《尚书·无逸》篇中体现较多。
  • 三,周公宣称,王者应当爱民、德治和勤勉,这样才会受到“天命”青睐,长寿享国;如果王者残暴对待庶民和小人,天命就会转移到更有德的候选君王身上,从而改朝换代。

因为周公掐断了神对人间的直接干预,这意味着华夏世界不会再有主导性宗教,以神的名义颁布的道德律条(如摩西十诫、佛家五戒)也无从产生,所以周人必须另行寻找一套用于世俗生活的道德原则。这种世俗道德的原理,是“推己及人”,也就是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考虑,从而决定自己对待他人的方式。

  • 周公的办法是对《易经》进行再解释,具体方法则是在文王创作的卦爻辞后面加上一段象传进行说明。象传不再鼓励任何投机和以下犯上的非分之想,全是君子应当如何朝乾夕惕,履行社会责任的励志说教,和文王卦爻辞的本意完全不同。 比如,乾卦的象传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象传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远比文王卦爻辞清晰易懂,而且富于积极和励志的色调。

“六经”具体是指《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易经》《春秋》。其中,《诗经》《尚书》《易经》包含大量商周易代时期的史料。在“六经”成书之前,社会上传抄流行的主要是单篇文章,真伪混杂,质量良莠不齐。为此,孔子选择了最可信且符合周公精神的汇编成书,而不符合这两点的篇章就逐渐失传了

  • 《诗经》记载了周族从姜嫄、后稷以来的多篇史诗,包括周族早期历史、文王确立翦商大计、武王的灭商战争、周公平定三监叛乱以及对商文化的改造等,属于经过周公修订的官方正式版本。

  • 书是文献之意,《尚书》就是古代的文献。按时间顺序,《尚书》分为《虞书》(尧舜禹时期)、《夏书》、《商书》和《周书》。在收入“六经”之前,《尚书》中各篇都是单行本,基本规律是越古老的越不可信,内容大都是西周及之后的人按照周公重写上古历史的精神,虚构了尧舜禹和夏商时期的很多帝王故事和讲话稿,基本是周公式的道德说教,不具备史料价值。当然,也会有个别真正的商代文献,比如盘庚迁都的讲话稿,内容上和周公精神抵触不大,或者已经被周公授意删削过,所以保留了下来。总之,这些真真假假的篇章被孔子分别收入了《尚书》的《虞书》《夏书》和《商书》部分 。

  • 当然,孔子编辑“六经”的作用不止于此,其中还保存了从西周创立直到孔子时代的文化成果,这就是周人贵族社会的诗歌(《诗经》)、礼俗(《仪礼》)和历史(《春秋》)。

概而言之,周公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神权退场,这让中国的文化过于“早熟”;战国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贵族退场,这让中国的政治过于“早熟”。而在其他诸人类文明中,神权和贵族政治的退场,都发生在公元1500年之后的所谓近现代时期。


@高效阅读法

[[Abstract]]

  • 本田直之,明治大学商学院产业经营系毕业,美国雷鸟(Thunderbird)国际管理研究所经营学硕士(MBA),日本品酒协会认定葡萄酒顾问、世界遗产学会会员、一级小型船舶操纵士。

    • 曾任职于花旗银行等公司,参与企划巴克集团(BUCKS GROUP)的运营,协助该公司在日本的店头市场(JASDAQ)挂牌上市。现任杠杆效益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执行长,参与日美的创投企业投资管理,同时提供以少出力而获得丰硕成果的杠杆经营的建议。兼任日本财务学会董事、法人顾问会计董事、美国环球视野科技公司董事。
  • 内容简介:

  • 读书是一种自我投资,而且没有比这更划算的投资,比起投资任何报酬率好的金融商品来说,读书所带来的回报确实更多。阅读术是为了有效率阅读商业书而产生的“技法”。每个月出版的商业书数量超过百本,还有之前出版过的大量书籍,想要追上全部的书籍是不可能的,藉由本书多读的技巧,从大量的书中找出最合适自己的读物,把阅读商业书当成投资,有策略的实行,就能创造出100倍的回报。

[[Attachments]]

杠杆阅读术(即商业书的多读法则)

第 1 章 何谓多读商业书?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8
hl-color:: yellow

  • 第 一章以 “何谓多读商业书? ”为标题,一方面 提及和速读的差异 ;另一方 面介绍多读的好处, 以及把它当作投资手段 ,将商场上的成功和读书联系在一起等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0

  • 因为这1500元将来会有好几倍的回报。也就是说, 从我本身的经验以及周围事业成功的人的实际收益来估算的话, 大概会有一百倍的回报。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20
    hl-color:: yellow

  • 为什么要读商业书

    • “为何要读这些书”的目的是显而易 见的:是为了要解决案例中出现的公司问题,并想出导引成功之路的对策。所以 ,我打算 只把 “解决企管问题应该知道的要素”印入脑海中, 并因此只选读重要的部分 。更不用说跳过不懂的单词去读, 那样当然阅读速度更快 。 不可思议的是,虽然跳着读,但不仅能思考,还能正确地掌握其中的意义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24
      hl-color:: yellow

    • 如果将实际商场视为运动员的赛场来看的话,则商人读书就好比运动员的练习。也就是说,不读书的商人就像是平时不练习而突然临场比赛的运动员一样。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34
      hl-color:: yellow

  • 记事本圆梦计划

    • 年幼的熊谷帮父亲搓洗背时, 父亲突然问他:“你知道动物和人的差别吗?”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27
      hl-color:: green

    • 人类通过书籍 ,在数小时内就能够模拟体验人的一生 。 所以 ,要读书,要活到老读到老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27
      hl-color:: green

  • 在商场上如何应用杠杆效益?

    • : 读书, 然后以自己独树一帜的方式应用书中所阐述的诀窍,活用在现实事务中。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30
      hl-color:: yellow
  • 速读和多读差异

    • 多读了几本书, 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仅仅做 “ 输入”的动作 ,只不过是自我满足而已 。 如何能输出”使用, 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39
      hl-color:: yellow

    • 速读是训练眼睛的移动法 , 是快速地将整本书读完的一种技术。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多读就可以说是切掉没用部分的一种技术。提升取舍资讯的能力 ,没有必要的地方不要读,这样才能缩短读书时间 。最后的终极目标是 ,在别人的经验上运用杠杆效益 , 把对实际事务有所帮助的技巧, 变成自己的东西。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40
      hl-color:: yellow

    • 多读书, 不用全部读完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56
      hl-color:: yellow
      ((63f4124c-49c7-42bd-8189-aaefa22444e1))

      • 经常抱着有目的的意识, 持续想着 “要从这本书吸收什么”。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57
        hl-color:: yellow
    • 多读书是投资, 而且是世间稀有的投资(因为报酬率一定是正数) 。 也就是说,投资金额越多 ,赚得 越多; 读得越多,能够回收的金额也变得越多 。尽量多读书才是获利。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58
      hl-color:: yellow

  • 我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为何要持续一年读400本以上呢?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55
    hl-color:: green

    • 靠读书更新自己的“常识”

第 2 章 选书就是挑选投资标的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62
hl-color:: yellow

  • 在第二章 “选书就是挑选投资标的”中 ,我将说明多读的实施方法。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0

    • 阐述关于书的找法 。虽说多读,但也应该避免随便拿起各种离谱的书,然后白费力气去阅读。尽量多发现好书,并活用在商场上,这是必 要的 。本书不断强调“读书就是一种投资”, 因为这也正是找寻和筛选投资标的的诀窍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0

    • 本书将说明符合一般书店、 网络书店等各自特性的策略性活用方法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1

  • 首先不可或缺的是“有目的地选书”。 如果具备 “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 “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之类的大目标,你就能清楚地意识到“现在,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书”。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66
    hl-color:: yellow

  • 具有即战力的书多半是对自己而言浅显易读的书; 对商场上有帮助的书,与其说是理论,还不如说是实践的技巧 。所以 ,不该选“专业类型”,而应选“经验类型”的书。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72
    hl-color:: yellow

    • 这是因为我的目的是 , 在别人的成功经验上附加杠杆效益。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72
      hl-color:: yellow
  • 由于一流的人其商业哲学上有许多共通点 ,所以你持续读了几本后 , 就会了解到商业上成功的秘诀是有普遍性的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73
    hl-color:: yellow

  • 选书方法

    • 依主题 选书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75
      hl-color:: yellow

      • 从将来的目标倒推,推断自己当前必须完成的任务 , 然后, 依其相关内容选书。 想详知某个题目的内容 、 想解决某个问题等这种 “事先设定主题”的状况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75
        hl-color:: yellow

      • 当读书的目的明确时,我建议采用 “类别集中法”的选书方式 。这是指 , 如果你想知道某种主题的内容, 那么, 你只要取得这类别的书,然后彻底全面地去读就可 以了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77
        hl-color:: yellow

      • 只要是每本书都写到的相同内容 , 你就可以判断那是所有人都认为的重点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78
        hl-color:: yellow

    • 依趋势 选书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76
      hl-color:: yellow

      • 目的在于 ,掌握 、预测时代的趋势。 在杂志或新闻报道上 , 如果你认为,“这是有趣的经营方针”或是“这是改变后的投资方式吧 ”, 然后决定去搜寻与此相关的书籍来读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76
        hl-color:: yellow

      • 第一种筛选法是一种利用朋友、 熟人的口碑来找寻好书的方法。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81
        hl-color:: yellow

        • 把自己读过的书分享给别人去读,还有其他的好处:那就是读了同样的书之后 , 能产生共识。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85
          hl-color:: yellow
      • 第二种筛选, 即网络杂志。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87
        hl-color:: yellow

      • 第三种筛选是参考报纸和杂志的书评栏来选书的一种方法。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91
        hl-color:: yellow

      • 最后还有一种方法, 就是利用付费的书评服务。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94
        hl-color:: yellow

    • 依直觉 选书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76
      hl-color:: yellow

  • 网络书店对有目的的购买来说是便利的,而实体书店在发现新书上是便利的。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14
    hl-color:: yellow

第 3 章 一曰一本, 有策略地读通商业书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16
hl-color:: yellow

  • 在第三章“一日一本 ,有策略地读通商业书”中, 整理出营造实践多读的环境 ,以及活用 “80/20法则”的 要点;也就是介绍这些有效而且不需要训练的读书方法。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1

  • 读书的流程

    • [:span]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18
      hl-color:: yellow
  • 在开始渎之前 , 有非做不可的重要工作 。那就是 ,读每一本书前 , 都要明确读此书的目的。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17
    hl-color:: yellow

    • 在杠杆效益阅读法中 ,读书并不是消磨时间, 而是一种投资。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18
      hl-color:: yellow

    • 你逐渐就能弄清楚书中重要的部分和不重要的地部分。 因此 ,你会舍弃无关紧要的部分,读书的速度就自然加快了。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18
      hl-color:: yellow

    • 彩色浴

      • 这可以用 《考具 》一书中出现的 “ 彩色浴 ”说法来加以解释。所谓的 “彩色浴 ”说明如下 。
        hl-page:: 121
        ls-type:: annotation

        • 举例来说, 出门前你想着:“今天一整天, 我会见到几个红色的东西呢?”于是 ,走在街道上你会惊讶:“世上充满了这么多红色的东西! ”红色的海报、文字招牌 、红花等等, 所有红色的东西都进入眼帘。当然, 并不是过了一个晚上,红色的东西就暴增 。而只是你产生意识后,这东西就自然进入你的眼里。 附带一提的是, 彩色浴的 “浴”, 英文是“bath”, 也就是被颜色浸润的意思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21
          hl-color:: yellow
      • 熟练使用“彩色浴 ”效果 ,就算你快速翻阅书本 ,眼睛也能停在目的所在之处。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21
        hl-color:: yellow

    • 读书的目的 试着一个一个写出来(就写在书本开头的空白页面上 ),只要花这样的时间, 并在心里产生意识就够了。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22
      hl-color:: yellow

      • 举例来说,读成功经营者所写的书时,“尽可能多多发现自己立刻就能模仿的要点”;或是读对话技巧的书时,则“想运用在实际的会话中的措辞, 就在旁边画线”。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22
        hl-color:: green
    • 给自己的目标暗示, 会在读书的时候不断出现在脑海中 ,碰到时就立即透过折角 、 画线、 在书页四周做笔记的方法记下(后面会再详加说明)。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22
      hl-color:: yellow

  • 寻找固定的读书时间和读书环境

    • 与其分散时段读书,还不如自行设定每天几点到几点 ,这样事先订好时间,然后变成习惯,也易于持续下去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24
      hl-color:: yellow

    • 好的商业书会带给人勇气和干劲。 在阅读之际 , 潜力逐渐被激发出来, 冲劲也展现出来。如此一来, 一大早潜力就被激发出来,则一整天保持着积极的情绪。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25
      hl-color:: green

  • 设定时间限制

    • 忙碌的商人一边工作一边读书,这是需要技巧的 。 技巧之一就是 , 在开始读一本书之前,自己决定 “这本书大概在这样的时间内读完”。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29
      hl-color:: yellow

      • 如果没有限期, “什么时候读完都可以 ”的话, 恐怕连一半都读不到。 因为人没有被逼迫时, 很难发挥更大的潜力。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30
        hl-color:: green
  • 掌握 60% 就可以了

    • 总之, 与其选出全部的一百项来读, 而没有学到一项,还不如只选出重要的一项来实践,才能有所回报。 与其在意小遗漏 , 而使速度变慢 ,还不如把精力放在以较少的劳力创造大大的回报上比较好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33
      hl-color:: yellow

    • 一本书的重点大约只占全部内容的两成(这我会在下一章节详细说明) ,而掌握到重点的八成就可以了 。 也就是说, 一本书里, 重点只占20%,再抽出其中的80%,也就是整本书的16%; 若以200页的书来看 , 总共只有32页。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33
      hl-color:: yellow

  • 80/20 法则

    • 把读书视为投资来看, 你从书本里得到80% 的回报, 只要靠读20%的内容就可获得 。所以 , 一本书就算没有从头到尾全部读完, 但只要读区区的20% , 就大致了解了这本书的作者真正想主张的东西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36
      hl-color:: yellow

    • “如果是好书的话就特别花上5个小时细读吗?”才没这回事。和花在读其他书上的时间一样,大概一个小时。 像描写原理、 原则这样的好书,在适合自己程度的情况下, 有时也会读好几次, 而这是例外。将重要的部分画上线, 之后, 回过来只要读画线的地方 ,并实践它, 以表示确实学会了(这在下个篇章加以说明)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38
      hl-color:: yellow

  • 浏览一本书的内容

    • 首先要看的 , 是位于封面勒口和版权页上的作者简介。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39
      hl-color:: yellow

    • 其次 , 我会读书腰 、 封底。 之后 ,再看前言、目录。有时,我会在目录上标记号。 然后,读最后的后记。 只要这样 ,就能看到整本书的轮廓 。开始读正文之前,脑海中只要备有这些内容 ,读这本书的目的就被重新确认了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40
      hl-color:: yellow

      • 附带一提的是 ,我一开始就觉得没意思的书,马上就放会弃阅读。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40
        hl-color:: green
    • 此外 , 有的书在每一章的开始或结束的地方,会把这章的内容做成“摘要 ”条列出来( 本书也是如此 )。 由于精华集结在此 , 所以先读它也可以,这也是一个方法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41
      hl-color:: yellow

  • 不好的书马上丢掉

    • 杠杆效益的阅读本质上不是读书, 而是投资行为。 所以必须具备这样的判断力。所谓的 “丢弃”并非指不要阅读。照字面来说, 是把垃圾丢出去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43
      hl-color:: yellow

    • 不好的书尽早放在一边, 拿下一本书来读,这是要诀。读下一本更好的书, 并赚到15万日元 ,才是投资上有效率的表现。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43
      hl-color:: yellow

    • 在有效率地读书上 , 如何具备“舍弃没用部分 ”的勇气 ,是重点所在。读了大约15分钟 , 就能判断这本书是否不好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43
      hl-color:: yellow

第 4 章 不要读完就算了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64
hl-color:: yellow

  • 不要读完后就放着不管了,读完之后所需要的 ,就是第四章 “不要读完就算了!”所要介绍的内容, 也就是本书能成为活用在商场上的最终书籍的“杠杆效益笔记”的制作方法, 以及利用空间时间反复浏览这些笔记,让自己能够达到直觉反应的程度的方法 , 并且说明今后如何学以致用。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1

  • 评价读书是否有效益

    • 应该以 “只有多少精华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 “有多少东西能运用在现实的商业上 ”来作评价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68
      hl-color:: yellow
  • 要把好不容易读完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 ,难道没有最好的方法吗?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70
    hl-color:: yellow

    • 像准备考试那样的做法是最好的。 总而言之,过去为考试而用功时, 大致上应该是用下页图中所示的做法,来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70
      hl-color:: yellow

    • [:span]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71
      hl-color:: yellow

    • 我把画线的部分打进电脑里, 做成笔记。这个笔记集结了各种书中对我而言的 重点:一言以蔽之, 即犹如 “终极本” 一般的东西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72
      hl-color:: yellow

  • 杠杆效益笔记

    • 说到 “方法 ”,只不过是把内容打进电脑里 , 然后再打印到A4纸上。 经常把它带在身上, 偶尔拿出来反复阅读。而且 ,这个时候只读适合自己的部分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73
      hl-color:: yellow

    • 这份打印稿虽然用文件夹夹着,但由于经常拿出来看, 所以纸张都变得皱巴巴的 。 如果变成这样, 就再重新打印一份。我就是这样反复去做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74
      hl-color:: yellow

    • 与其读完后马上整理 ,还不如搁置几天后再打进电脑里比较好。这是因为刚读完时,不具有客观性的观点。稍微冷静之后再阅读时, 你可能会认为有些内容没那么重要 ,或是内容有所重复。 批次性地集中起来打进电脑, 也有这样的好处。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77
      hl-color:: yellow

    • 笔记分类

      • 主题类

        • [:span]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81
          hl-color:: yellow
      • “参考资料 ”是指 , 遇到自己业务上需要的数据时, 就算画不出图表来, 也可以参考笔记。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80
        hl-color:: yellow

      • “引用文句”是指 , 看到令人感动的言词时,写清楚是谁说的, 并把它打进电脑里。 附带一提的是 ,本书各篇章的开头也都用到引用文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80
        hl-color:: yellow

    • 发现一个能够实践的重点,远比精读笔记,发现一百个重点来得更有效果 。 再来是 ,请在实践中修正并应用,创造出适合自己的东西 。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83
      hl-color:: yellow

  • 然而基本上,读过的书就不要再拿来读第二次 。 要读的话,就读笔记。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88
    hl-color:: yellow

    • 我会例外地读第二遍的书,在我一年读的 400本书中, 大概占5%,也就是大约20本。由于这20本是相当好的书, 所以我会不断跟周围的人推荐 。之后,自己反复去读。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88
      hl-color:: yellow
  • 商业书推荐

    • 人性的弱点

    • 基业长青

  • 杠杆阅读术里强调的是 , 把重点浓缩后 ,反复多读几次书中的精华 。 也就是说, 把书本读完之后 ,也还要持续阅读。实践书中的精华 , 然后再加上自己的解释, 例如"利用这个观念可以让事情进行得顺利 ” “这个稍微不适合自己 ”, 或是“ 把这个这样做,还不错”。这样一来,书中的精华刻印在脑里 ,并实际地做做看 , 因而产生书籍费用的一百倍价值。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93
    hl-color:: yellow

  • 利用书架分类

    • [:span]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97
      hl-color:: yellow
  • 靠实践活用知识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199
    hl-color:: yellow

    • 把笔记的内容加以实践、 活用 ,逐渐做到能够做出直觉反应的程度。
      ls-type:: annotation
      hl-page:: 203
      hl-color:: y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