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如何有效读书呢 - 2021年读书计划, 最多只读50本
tags:: [[web]]
public:: false
categories:: 随手记
toc:: true
date:: [[2024/05/30]]
permalink:: note/
链接:
@到底要如何有效读书呢 - 2021年读书计划, 最多只读50本
tags:: [[web]]
public:: false
categories:: 随手记
toc:: true
date:: [[2024/05/30]]
permalink:: note/
链接:
@我的笔记法(借助 Zettelkasten 和 Obsidian)
专业知识笔记
「XXX知识点」
需要单独研究,新建空白笔记。
人文知识笔记
如何解释名词和概念,从阅读中获取新的认知。
不同人对同一个主题的观点是什么?
以[[极权主义]] 为力,我从不同的书中,看到不同的作者对其的描述。
在 [[201912211716-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中,[[汉娜阿伦特]] 说极权主义是,「把个人变成职能行使者和统治机器上的齿轮,将人非人格化处理的制度」
在 [[极权主义的起源]] 一书中,[[汉娜阿伦特]] 更进一步归纳为「极权主义就是将世界上的所有界限抹平,不考虑人的多元性,将人认为是集体中的一员来对待。」
而在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一书中,[[弗朗西斯·福山]] 将近现代国家发展出来的一种有着史无前例的权力的中央制度称之为极权主义。
Zettelkasten
一条笔记只记录一个相关
通过关键字和其他笔记链接
总结
这两年来我越来越意识到我的问题并不是看得东西不够多,而是往往不能理解我所看过的东西。
一方面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忘记,
一方面当阅读的时候无法理解所看到的东西时,记忆也就没有那么深刻了。
所以我之后的目标之一便是我要能理解我写下的东西。
[[@我的笔记法(借助 Zettelkasten 和 Obsidian)]]
为了快速获取知识而读书
为了认识这个世界而读书
实践和读书矛盾吗?
[[人类理解论]]
读书获取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方法论:从实践中获取经验,然后对经验反思总结和提炼。
[[@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结合自身的经验,我发现我经过这样三个阶段:
在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看什么,漫无目的的阅读,没有作笔记,也没有写评价,最后什么没有收获
然后开始有目的的阅读,比如喜欢看某一位作者的书,比如 [[密尔]],或者是为了了解一个主题去阅读相关的书籍,比如去看 [[哲学]],又或者只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比如去读 [[Spring 知识点]],这个阶段会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对其的认识,并在自己心里产生基础的概念
在有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体系之后再去阅读是为了接受新的、不同的思想,并将其拆解开放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如果以哲学家为例,在了解了其基本观念之后,逐渐添加我是否支持其观点,有没有反驳他的观点,我能不能找到佐证。
又如果是一门技术,新产生的技术解决了之前的什么问题,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这个技术细节为什么要这样实现,有没有更好的实现方式。
rss 源是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
搜索,总结体系,实践,放到知识库中。
[[主动学习]],有针对性的获取信息,不仅可以避免自己陷入信息的汪洋,也可以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将新的、不同的理论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地完善自己零散的思维模式。最关键的是,当不断阅读自己的感兴趣的内容时,会自发的产生兴奋的状态,并且可以不断往外延伸出不同的主题。
Who
Why
学习精英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别人的阅读经历
What
为什么要读书
网络上的信息不具备系统性。
网络上无法获得涉及事物本质的深层次的知识。
能够理解他人情绪、体谅他人的人,绝不会贸然做出盲目的判断,首先会努力去理解现场和对方的情况。
How
如何挤出时间来读书
最好的办法就是尝试在不同的时间就寝和起床,以了解自己最低程度的睡眠时间。建议大家在不影响睡眠的基础上,创造读书的时间。
在时间表中添加读书时间
只在有需要时读书:30 岁之前读 300 本书,之后每年读 50 本书。
用社交网络召集读书伙伴:设置 deadline 和其他人分享
如何专注读书
坚持读完一本书之后再阅读下一本书 why 主题阅读时如何解决?
买书之后即刻开始阅读
不在阅读时做笔记
即使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重读:阅读关键在于不重读。就是说,即便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翻回去重读。比起重读,把握全书的主旨更为重要。
读完之后立即整理笔记
[[A4 纸整理笔记]]:将A4纸横放,左上角写主题,右上角写日期,每页写4~6行,每行写20~30个字。在一分钟内将想到的事情全都写在纸上,每天写20~30页纸。
言之有理的内容,表达出色的内容,体现作家洞察力于智慧的内容
[[读书档案]]:每月读 4 本书,一年就可以写出 48 篇,集中放在一个地方保存。
读这本书的目的
读书后的感受
阅读后会采取哪一些行动
3 个月之后要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改变?
读书后写博客:限制读书时间,用更多的时间输出
极简方法:确定题目后,思考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再确定小标题。每个小标题需要写1~2行的内容。
确定一个自己最关注的主题。
事先决定文章的提纲。
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使用定时器,催促自己完成。
提高信息敏感度
问题意识打造高深见解和洞察力
阅读优秀作家的全部作品
延后阅读畅销书
如何获得演讲的机会
Step 1:以5年后的目标为基础,思考“一年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得到什么样的评价”“想在什么场合做一个怎样的演讲”“演讲的题目是什么”“哪些人曾经做过此类演讲,是否能和他们竞争”等问题,将这些问题总结在一张纸上。
Step 2:在读书的同时,将数十个相关领域的关键词登录到谷歌资讯上,每天阅读相关报道,不断补充自己掌握的知识(第五章会详细介绍)。
Step 3:^列出20个左右要写在自己博客上的题目^。这时,可以参考Step 1中整理的“演讲的题目”,列出一些能够向策划演讲的社区骨干、事务所以及研讨会策划公司的负责人宣传自己的博客题目。
Step 4:每周写1~2篇博客。原本就是自己的专业或相近领域,由于每天阅读一定数量的报道,所以能够不断整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然后再写成3000~4000字的博客。
Think
Todo
每次读完一本书写一篇[[读书档案]],可以问自己 3WH2T,可能 What 和 How 很难区分。
读书档案是一种写博文的方法
写作和总结的练习
如果没有时间写长文章来分享自己的感受,可以使用 Twitter 进行简短的分享。 豆瓣 300 字评论总结主要内容。
每天至少阅读 1 小时
出版后记
书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为何优秀的人再忙也要读书,并且把书中的内容活用在工作和生活中”这个问题。
越是忙碌的人就越能有效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充分思考目的后再开始读书,从而做到“主动读书”。总之,就是要自己做出判断,合理分配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法。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一套系统、实操性高的读书技巧。不仅能够教你在工作之余如何合理规划时间,确保用来读书的时间,还能教你如何利用A4纸整理书中要点,牢记书中内容。更能教你如何在读过书后建立“读书档案”,设定行动目标,切实地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最小学习闭环系列:卡片笔记的格式与模板 | 学习骇客 (qq.com)
笔记格式
前三级文献信息:书名、章名、节名
四级写问题
五级写答案
五级写补充
六级原文
微信读书笔记完美契合上面的格式
纸质书不方便引用,可以在问题中标出原文的页码
例子
[[@用“卡片笔记写作法”读《卡片笔记写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