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分享第 10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文章

  • 深入FFM原理与实践 -:美团技术博客的文章之一,感觉比网上很多文章讲解的都深刻。不知道为什么文章中很多的参考资料都是网上的博文,有点遗憾。
  • 「华为公积金下调到 5%」,刚毕业的应届生可能不懂,这当中有什么套路:前一段时间的热门,华为真是一家神奇的企业。从奋斗者协议到今天的调整公积金比例,不断地压榨着员工的极限。之前还看到有人说夸华为,至少给得钱对得起员工的时间,这次的调整无疑给已经买房的员工致命一击。
  • Readme驱动开发 - Erning.write():这种开发方式又称 RDD。目前在公司开发时,发现大部分项目没有开发文档或者 wiki,项目的内容也只能靠口口相传。造成这样的局面,可能是公司之前发展速度太快。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没有外部的文档是否可以开发人员本身有一些优势,防止被快速的替代?

图片

  • 新奇的创意,通过缺失表达战争造成的伤害。
    IMG_0664

金句

  • 我经常骂孙笑川,心机自私膨胀,后来才发现我自己就是孙笑川,骂的都是现实中不争气的自己,人人都是孙笑川,却又都不想当孙笑川。每个人都在骂孙笑川,每个人都恶心孙笑川,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就是孙笑川,但每个人都不想承认自己就是孙笑川。——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小丑

每周分享第 9 期 看不懂的拼多多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文章

  1. 拼多多的多和少:拼多多应该会在本周上市,这篇文章是上周的微信热门文章之一,也是我见过分析拼多多最仔细的文章。说句实话,我对拼多多了解不多,也没有研究过他们的商业模式,从文章中可以看到拼多多的成长。现在也有一点为当初拒掉拼多多的 offer 而后悔,虽然辛苦但是给的多啊。
  2. My Approach to Getting Dramatically Better as a Programmer – malisper.me:程序员成长相关。常思考两个问题:
    • Learning how to solve problems I didn’t know how to solve before.
    • Learning how to write correct programs faster.
      以及掌握方法:
    • Reading a paper.
    • Learning a new tool.
    • Reading several chapters of a book.
    • Recording my screen as I write a program. Then reviewing the footage and seeing how I could have written the program faster.
  3. 云风的 BLOG: 三人合租的房租公平分配方案:现实中我也遇到了租房问题,不过还不太需要这些高深的知识来处理。这篇文章提供了2 、3 人分房的方案。
    • 2 人版:A 和 B 分两间房,由 A 写下对两间房的报价,然后由 B 选择自己住哪间房。如果两个人都在理性下完成这个任务,房间的价格会趋向于它本身的价值。
    • 2 人版另外一种解法:A 和 B 同时写下对两间房的心里价格(两个房间的价格总和一定),然后每间房由开价最高的人居住,每个月需要支付的价格是两个人对这间房子开价的平均值。
    • 3 人版:这个问题比前面两种情况更加复杂。A、B、C 三个人有不同的职责。
      • A:写下对三间房的报价(报价的总和一定),A 是最后一个选择房间。
      • B:首先查看 A 对三间房的报价,思考是否有两间价格是合理的。如果是,那么在 C 选择一个房间后,依然有一个价格合理的房间可以选择。如果不是,那么标记两间他认为价格不合理的房间。
      • C:也是查看 A 对三间房的报价,思考是否有两间房的价格是合理的。如果是,那么他可以让 B 先进行选择,即使 B 认为有两间房价格是不合理的,还是有一间价格是合理的,C 也有至少有一间价格合理的房子可以选择。如果不是,那么标记两间价格不合理的房子,如果 B 认为是合理的,让 B 先进行选择,C 第二个进行选择。否则,B 与 C 标记的房子中重复的分给 A ,然后由 B 和 C 进入两人分房间。
  4. 如何「收集」知识 | MacTalk-池建强的随想录:这一段时间一直思考的如何与知识更好相处的问题,这篇文章可以当成是入门参考,不要陷入研究工具的怪圈,而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知识处理系统。

视频

金句

  • 第三届国际华语辩论公开赛复赛,重温了经典辩题“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正方恐龙复生队对“恶”做了全新的定义:人世间所有的恶,都可以概括为“不把人当人”。—— 有感于前一段时间的疫苗问题,看到这一段文字依旧有力量。

工具

  • hunkim/DeepLearningZeroToAll: TensorFlow Basic Tutorial Labs:非常好的 tensorflow 教程。另外说一句,利用 tensorflow 来写机器学习真是轻松。
  • 哔哩哔哩·猜你喜欢:BiliBili 的客户端中有一个猜你喜欢的功能,杀时间利器。在信息化的时代,还有什么比调试一个符合自己口味的信息流更有成就感的事情?通过使用这个插件,可以在网页版上实现猜你喜欢功能。

月读 | 睡眠革命

前一段时间作息混乱,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然后玩手机,导致更加睡不着。第二天下午又很困,只好趴着睡一会儿。从而导致晚上睡不着又玩手机的恶性循环。当时一度觉得自己都不能从这个圈里面走出来了。不过,想起来之前在少数派看到过一篇文章,推荐过一本和睡眠相关的书——睡眠革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看了一下。

书中作者主要介绍昼夜节律、睡眠类型、睡眠周期、睡前醒后、日间小睡、睡眠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我将自己在阅读时候记录的笔记整理一下,与大家分享。

核心收获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几个收获:

  • 人的睡眠类型有两种:早睡类型和晚睡类型。
  • 失眠是过度清醒造成的,过度清醒又是担心自己会失眠所产生的。

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是生命体24小时的内循环,受我们的内置生物钟的管理。我们大脑中的这一生物钟,24小时调节着我们的多个内部系统,包括睡眠和饮食习惯、激素的分泌、体温、灵敏度、情绪和消化,使其与地球的自转相一致。我们的生物钟是根据一些外部线索而设定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日光,此外还包括温度、进食时间等其他因素。

上面是书中的一张插图和一段文字。核心思想是,人的一天活动受自然规律控制,所以要在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情。如同我最开始描述的状态一样,人体内也有一种正常的循环状态。在晚上褪黑素产生的时候,开始准备睡觉,我们会在2~3点时进入一个高效的睡眠阶段,从而在早晨可以按时起床,那么晚上对于睡眠的需求又会达到峰值,为我们再一次提供最佳的入睡时机。

睡眠类型

一直以来,我们的文化都提倡一点:早睡早起。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很多人却很喜欢睡懒觉。作者在书中指出,从基因上来看,人的睡眠分成两类:早睡早起类型 和 晚睡晚起类型。不应该强制两类人在相同的时间躺下和起床,而是寻找最合适他们的睡眠规律,如果昼夜节律图中描述的内容一样。当然,作者强调需要严格遵守自己的睡眠规律,不要轻易的打破,比如周末睡懒觉之类的。

睡眠类型:智慧睡眠的7个要点
1.了解你和你的亲朋好友属于哪种睡眠类型。如果你不能确定,可以使用慕尼黑大学的问卷调查表。
2.巧妙规划好你一天的日程,在你状态最佳时做最重要的工作。
3.把咖啡因当成高效的表现增强剂使用,而不是出于习惯去喝咖啡,并且一天的咖啡因摄入量不要超过400毫克。
4.晚睡星人——如果你想要克服社交时差,就不要在周末睡懒觉。
5.在会议室、办公室和办公桌配置日光灯,提高员工的灵敏度、工作效率,并改善他们的工作情绪。
6.知道何时该上前、何时该退后。如果你是一个早起型的人,那么你该不该自告奋勇地在深夜比赛中参加点球大战呢?
7.如果你和你的伴侣属于不同的睡眠类型,你们应该学会彼此协调、彼此适应。

睡眠周期

在我们的常识中,一直有一个8小时的推荐睡眠时间。作者澄清,8小时是每晚人均睡眠时间,一味追求8小时的睡眠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反而对我们的睡眠起着破坏性极强的反作用,让我们无法获得真正需要的、因人而异的睡眠时间。

作者提倡一种新的睡眠时间方法:

“R90”指的是以90分钟为一个周期,获得身体修复。“90”这个数字,并不是我从1—100中随意选择的。从临床上说,90分钟是一个人经历各个睡眠阶段所需的时间。这些睡眠阶段组成了一个睡眠周期。 我们的睡眠周期由4个(有时是5个)不同的睡眠阶段组成。你可以把度过不同的睡眠阶段、完成一个睡眠周期的过程,想象成走下几段楼梯、完成一段行程。当我们关灯上床、准备睡觉时,就像站在这几段楼梯之上,而想要得到的深睡眠,就像走到了这几段楼梯之下。

实践这个 R90 睡眠方法的关键是,对睡眠进行统计。以周为统计周期,争取每周达到 35 个睡眠周期。然后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确定一个固定的起床时间,反向推导出你应该在什么时候入睡。

睡前醒后

一般而言,我们只关心什么时候睡觉,而忽视了睡眠前以及醒来后的90分钟。从作者观点来看,应该利用好这一段时间,提高睡眠的质量。

睡眠前后的例行程序:智慧睡眠的7个要点
1.睡眠前后的例行程序将直接影响你睡眠的质量,以及你清醒的一天:如果予以重视,整个白天和整个晚上就会更加高效。
2.在日间偶尔脱离电子设备,将此作为一种犒劳,并通过这种方式训练你的身体和心灵。
3.对于晚睡星人来说,睡眠后例行程序至关重要,如果他们不想输给早起星人的话。不要因为青睐于止闹按钮,而轻易放弃这些睡眠后例行程序。
4.不要在头脑不清醒的时候发送消息!先让自己清醒一点,再去拿手机。
5.让你的身体感受从温暖到凉爽的变化,有利于带来自然的体温下降。快速洗个温水浴,然后选择较凉爽的睡眠环境,能帮助你达到目的。
6.在上床前整理你的卧室,放空你的大脑,“下载”你的一天,就不会在该睡觉的时候想东想西、难以入眠。
7.执行睡眠前例行程序,是为了结束过去的一天——用鼻子呼吸、放松心情、实现从明亮到昏暗的过渡。执行睡眠后例行程序,是为了开启不匆不忙的新一天。这两段时间都只属于你,不属于别人。

日间小睡

日间小睡分成两个部分:午睡以及傍晚的小憩。这一部分的睡眠的作用是对夜晚睡眠周期的补充,一般而言30分钟的小睡可以媲美晚上的一整个睡眠周期。

书中引用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项调查专门研究了日间小睡的功效,在对执行长途飞行的飞行员进行调查后,他们得出结论:“日间小睡有助于维持或改善随后的表现,提高生理和心理的灵敏度,并能有效改善情绪。”

日间小睡:智慧睡眠的7个要点
1.利用午后休憩时机(下午1—3点)给自己安排一个可控修复期,是弥补夜间睡眠周期的完美方法,这也与你的昼夜节律彼此协调。
2.黄昏(下午5—7点)是次优的休憩时机,因为此时人的睡眠需求极高。但这一时段的日间小睡应控制在30分钟之内,这样才不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3.白天睡不着?没关系。只要花30分钟放松一会儿,暂时脱离周围的世界片刻。
4.至少每隔90分钟休息一会儿,消除大脑的疲劳,提高注意力的集中水平。在休息时不要使用电子设备,你无需让自己自始至终地受到电子设备的控制。
5.不要受到你所在的企业文化的影响,切莫先入为主地给那些白天睡觉的人贴上“懒惰”的标签,而应着手构建一种接受日间小睡和休憩的企业文化——你若不打盹儿,就会输得很惨。
6.使用冥想或正念应用软件,或者把玩某个珍爱的私人物品,暂时脱离当前的环境。
7.如果你真的无法脱身,那就巧妙地安排一天的工作。在午后倦怠期,不要让自己困于太费神的工作

睡眠环境

上面讲了那么多,都是一些比较虚的东西,最后分享一些作者对于睡眠环境的建议。首先一点,作者提倡在卧室中尽量只睡觉,不干其他活动。其次,作者提倡采用像婴儿一样的侧卧睡眠方式,要点包括:膝盖自然弯曲、两条手臂放在身前,并轻轻交叠在一起,颈部、脊柱和臀部形成一条平滑的直线。

最后,是一些关于寝具套装选择的建议:

1.学会以胎儿姿势睡眠,躺向非主要的身体一侧(惯用左手的人向右侧睡,惯用右手的人向左侧睡)。
2.检测床垫,了解什么样的床垫对你来说软硬适中。让你的伴侣也这样做。
3.循序渐进:7年间分两次各花500英镑在你的床垫上,而不是一次花1000英镑。可以考虑购买能够经常换洗的床垫。
4.使用低过敏性、透气舒适的床上用品,无论你是否属于过敏体质。避免潜在的睡眠障碍因素,并注意调节好温度。
5.床的尺寸很重要——能买多大,就买多大。特大号床垫是值得一对儿夫妇考虑的最小型号(只要卧室中放得下)。双人床是给一个人睡的。
6.不要盲目购置寝具!可以根据销售人员的介绍,了解你能买到什么样的寝具。但在做出最后决定时,记得运用你在本章中学到的知识。
7.记住床垫和床架重要性比率:你可以把100%的预算全部花在购置床垫上,因为床架主要是装饰性的


每周分享第 8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文章

  1. 唐爽:坦途的人生有时候经不起一次搭错车:前一段时间很火的周立波事件,当事人之一回复,唐爽说的话很有逻辑,不愧是博士。

  2. 德鲁克谈《自我管理》——《哈佛商业评论》史上最受欢迎的文章(某些原因不提供链接,拿关键字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原文):开始工作之后,越来越关注自我提升的内容。

  3. Shell 中的极品-- Zsh - Richard Wei:推荐的几个插件都很有用,shell 的美观程度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4. 演进:在工作的前三年里快速成长(练习篇) - Phodal | Phodal - A Growth Engineer:职业成长系列。

金句

  • 为什么越长大觉得时间过得越快?因为小时候是在发现发掘,而长大后是在不断重复。“有的人30岁就死了,80岁才埋葬。”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理,小时候,我们把一年过成了365天,长大后,我们把一年过成了365次。“回程总比去程快”佐证了一件事情:“时间”和我们接收了多少信息有关——信息能够延长时间。
  •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这是一个典型的去中心化应用,建立在 p2p 网络之上。

每周分享第 7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文章

金句

  • 感谢大学四年里遇到的所有人,或萍水,或至交;或平平淡淡四年的柴米油盐,或惊鸿一瞥不期的遇见;或心酸的讥讽,不屑的嘲笑;或热情的洋溢,真心的赞美;所有形形色色的人和林林总总的事,无论是相逢于青山绿水还是最终相忘于江湖,感谢你们漫步庭前看花谢,坐卧塔下笑清风。人生匆忙,百年过往,他日相逢,此情莫忘。泛菊杯深,吹梅角远, 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诸位,一世顺意!(毕业论文结束语)
  • 直到毕业的时候我才明白,当你要致谢的人和环境并没有那么美好时,有些话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的。于是乎,我也使用了前人的套路,留下几句客套话后便匆匆赶往下一站了。
  • 高考做错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见对的人。
  • 那些办公室的白领们,总是自以为自己的表现领先于父母。认为父母落伍了……其实,这不过是因为经济结构转型造成的误会而已。 现在各种写字楼里格子间里,哼哧哼哧做重复 ppt 的年轻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同理,当年父母在菜场讨价还价,多一份还是少一分,和现在年轻人在群里争先恐后的抢红包,状态也都差不多。 父母当年非要给电视剧遥控器套个塑料袋,和现在年轻人非要给手机套个壳差不多。 当然,现在每天拿着手机刷朋友圈和微博的人,和当年蹲在墙角嗑瓜子的人,也没什么区别! 点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从未改变。它只是在不停的轮回。所谓的变化,只不过是外在形式和工具而已。 也同样,随着新一轮经济的转型,这些在写字楼里做 PPT 的白领,也即将重复当年那些纺织女工被淘汰时的情景……
  • 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学得太多,做得太少。恰恰正是“学习”知识剥夺了我们实践和内化知识的机会。

我常用的自动化流程

什么是自动化

日常工作学习中,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应对各种各样的任务。比如,用印象笔记收集网页,利用图库管理博客中的图片。但是,由于大部分工具不是同一家公司发布的,彼此之间很难进行简单的协作。如果你有编程能力,可以利用很多工具提供的 API(应用程序接口),让信息在不同的软件中流动。
对于普通人而言,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 App 提供这种功能,可以解决少部分的问题。我对这些功能的定义就是自动化流程,通过使用这些功能,可以减少一些重复机械的工作,使我们更好的享受生活。老罗在吹锤子系统时,提到过「One Step」,在我心目中也是自动化的一种。自动化流程指的是我自己在实践中,配置的一些软件使用流程。

Workflow

Workflow (新手入门请看iOS 效率神器 Workflow 怎么用?跟着这篇入门指南从零开始 | 新手问号)是 iOS 上的一款自动化软件。似乎是去年被苹果收购,现在在 App Store 中可以免费下载。前一段时间的 WWDC 上,也公布了进行版本,能利用 Siri 的「捷径」App。

在 iPhone 上,我最常用的 workflow 动作是碎片知识摘记,实现利用 iPhone 阅读时,将值得多次阅读的内容,集中保存到印象笔记中。有关这个动作更多的介绍可以查看 Workflow + 印象笔记,定制高效碎片知识管理工作流 | Matrix 精选 - 少数派

《奇特的一生》在时间管理领域如雷贯耳,很多人都按照柳比歇夫的那种方法进行时间。如果你希望可以使用 Workflow 来记录时间,可以进一步阅读少数派中 想学柳比歇夫?用这个Workflow来帮你一把

最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少数派的 Workflow Gallery 提供很多相关的工作下载,可以自行前往挑选。

Aflred

Aflred 是 Mac 上的一款效率工具。之前我在自己的博客中也有分享过,Alfred 使用记录 - RyenX。这里,我就补充介绍几个自己目前在用的功能。

由于我平时是使用 Markdown 进行写作的,难免会遇到需要插入很多链接的时候,比如现在正在写的这一篇文章。Afled 中有一个 workflows 「fallroot/copy-url-for-alfred」,通过这个动作可以将 Chrome 或者 Safari 中的当前正在浏览的网页的标题以及网址以 Anchor 、URL、Title、Markdown 等多种形式复制到当前的输入框或者是剪贴板。

ngreenstein/alfred-process-killer: An Alfred 2 workflow that makes it easy to kill misbehaving processes. It is, in essence, a way to easily find processes by name and kill them using kill -9.:快速结束 Mac 中的某些进程。
-w607

IFTTT

Workflow 和 Aflred 需要在自己的 iPhone 或者 Mac 上才可以运行,说起来多少还有些不自动。我经常使用的另外一个自动化服务「IFTTT」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IFTTT 是什么?它是英文 IF This Then That 的首字母缩写,它是一个提供自动化服务的网站。它的功能可以从字面猜测出来大概,完整地解释是「如果A完成事件1,那么就让B完成事件2」。简单来说,你可以通过设置一些规则,让它帮你自动完成一些重复工作。比如设置规则实现当你发布一条微博后,IFTTT 自动将微博同步到印象笔记中。所以,IFTTT 对我的意义是将不同的应用连接在了一下,方便我造各种工作流。

与上面的形式相同,继续介绍一下我目前在使用的规则。

碎片阅读

互联网的发展,使每个人有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文字展示自己。碎片阅读指的正是阅读这些散落在不同平台上的文章。对于我而言,一般是先将在网上看到的想要阅读的文章放到稍后读软件 Pocket 中。之后在自己空闲时,打开 Pocket 网站阅读。比起直接阅读这样的好处有二:

  1. 不是每一个网站或者平台都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很多广告、字体字号。
  2. Pocket 提供丰富的 API 接口,通过 IFTTT 可以很好的和 Evernote、Airtable 等软件写作。

If New favorite item, then Append to a note in Evernote - IFTTT:古语「不动笔墨不读书」,很多文章有值得记录地方,而且也希望可以将自己所做的笔记集中在一处。针对这个问题,很多人会复杂,并且再粘贴到某一个文档中。这种方法做起来简单粗暴,却打断了阅读的连续性。通过我这个动作,可以将在 Pocket 中高亮的句子,直接添加到印象笔记的一条特定笔记中。

印象笔记中效果

If item archived , then create record in airtable:这一个动作是实现阅读数据的统计,当我在 Pocket 中归档一篇文章之后,会在 Airatble 指定的表单里添加一条相关的阅读记录。

Airtable record

任务管理

创意

IFTTT 中有一个与 RSS 相关的触发器,而且如下图所示,提供了对文章进行关键字匹配的选项。
IFTTT RSS

前一阵子是 618 年中大促,正好我想购买一个 QC35 的耳机。为了追求优惠,大部分人会不停的查看想购买商品的页面,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而我利用 IFTTT 搞了一个监控 QC35 全网优惠的监控。具体思路如下:什么值得买中有一个精选好价的频道,很多人会在上面爆料商品的优惠信息。幸运的是,这个频道提供 RSS 订阅链接。所以,配合上面提到的 RSS 相关触发器,我写了 If new feed item matches ‘qc35’ from http://faxian.smzdm.com/feed, then send me an email at xiang578@foxmail.com - IFTTT 以及 If new feed item matches ‘QC35’ from http://feed.smzdm.com, then send me an email at xiang578@foxmail.com - IFTTT 两个规则。从而实现,有人爆料 QC35 相关的价格优惠时,我会收到一条由 IFTTT 发送的邮件。

qc

Reference

Changelog

  • 20180707:完成初稿

每周分享第 6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卡片写作

熊猫慢递

上周《纪实72小时》,北京熊猫慢递。写给未来的一封这个概念很早就接触过,自己之前也尝试写过。再看那封信会有一些伤心,辜负了过去努力的自己。有一段时间为了使自己在考试时集中注意力,都会在试卷写上一句,不要辜负过去点点滴滴的努力。有机会,就去这个熊猫慢递写给两年后的自己一封信。

文章

金句

  •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不喜欢失望。(挪威森林)
  • 感谢大学四年里遇到的所有人,或萍水,或至交;或平平淡淡四年的柴米油盐,或惊鸿一瞥不期的遇见;或心酸的讥讽,不屑的嘲笑;或热情的洋溢,真心的赞美;所有形形色色的人和林林总总的事,无论是相逢于青山绿水还是最终相忘于江湖,感谢你们漫步庭前看花谢,坐卧塔下笑清风。人生匆忙,百年过往,他日相逢,此情莫忘。泛菊杯深,吹梅角远, 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诸位,一世顺意!
  • 直到毕业的时候我才明白,当你要致谢的人和环境并没有那么美好时,有些话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的。于是乎,我也使用了前人的套路,留下几句客套话后便匆匆赶往下一站了。
  • 高考做错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见对的人。

工具

  • Mweb 3:是 Mac 上一款专业的 markdown 写作软件。目前,我自己用它来管理平时的卡片写作、机器学习笔记以及博客文章更新。最近,这个软件正在搞首发优惠,比较惊喜得是发现软件中隐藏的沉浸模式。
    Mweb3

每周分享第 5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文章

  1. 想尝鲜 iOS 12,请先看这份 Public Beta 升降级指南 - 少数派:前几周就尝试开发者预览版了,升级之后,明显可以感觉到流畅度的提升,而且也多了屏幕时间等一些统计数据。
  2. 澎湃新闻的英文版发表这篇 Outside the Green Bubble of China’s Super-App,介绍一些人为什么要逃离微信?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这一年多以来,加了很多好友和群,有时候打开微信就是一排的群消息,不想看又不好退群,朋友圈还能通过屏蔽来净化。不可否认微信已经成为一个超级 APP,更进一步可以说是小型操作系统。手机只要能装上微信,几乎可以不安装其他软件。但是一群人却反其道而行之,接受种种的不变从而达到放弃微信。微信最大的问题是封闭,公众号中的文章很难被外部检索,人为的造成了一些信息的孤岛。第二就是野蛮,从最早朋友圈封杀支付宝,到现在的抖音、今日头条,完全不顾用户的感受。最后一点是自由,聊天消息被监控,严重的会转移到司法机关处理。以及谣传利用聊天数据进行广告推荐。不知道有没有其他一款通讯软件能挑战微信的地位。
  3. 技术演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 唐巧的博客

图片

  • 推特上新学到的名词:无产中产阶级,自己也将成为其中的一员,却又没有机会逃离。
    无产中产阶级

金句

  1. 能脱离原来的阶层思考问题,却与家人朋友有更深的隔阂,却依旧在贫穷与疾病里挣扎。命运并没有改变,只是更理解命运的无奈而已。

  2. 功利性的学习是对知识的一种浪费,异化的知识观念让学习变成了一场场知识与世俗的交易。

  3. 如今的朋友圈已经成为了每个人自我形象塑造和对外表达的关键平台。

  4. 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惠及有需要的人群。另一方面,师生关系不再如以往那般界限分明。每个人都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分享者与传播者。

  5. 大多数互联网和技术人都还是有种理想主义情怀(非贬义)在身上的;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让世界更好,我们也希望能把前辈留给我们的那个包容开放自由的互联网传承下去,有些先驱们甚至用生命捍卫了这些价值与理念。

卡片写作

《派出所的故事》

这几天一直在看《派出所的故事》,电视剧由《炊事班的故事》原班人马打造,每个人的性格也差不多继承。看完这部剧的第一感受,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有的巧合都集中发生。不过后来仔细一下,这部电视剧也是奶头乐中的一种,没有深度可以思考的内容。

《地下交通站》

这两天又高强度看完了一部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这部片子以抗战时期河北安邱(虚拟)的鼎香楼为背景,展示我军情报人员如何与敌人斗志斗勇的故事。情节虽然短平快,却难逃抗日篇的通病,敌我黑白分明,好人聪明机智,某些特殊的还出场自带BGM,坏人这是一事无成。或许我能得出这种结论是因为站在了全知视角,没有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有趣的一点,最近看的电视剧,经常发现某些演员重复出现,弹幕则疯狂地刷这个人之前的台词,为观剧添加了更多的期待。


每周分享第 4 期

这里记录过去一周,我看到的值得分享的东西,每周六更新。

文章

图片

  • 微博中图片,有一种共建二流的错觉。好的学校创建世界一流,普通学校创建国内一流,就没有安心当二流的学校。
    697c1dc3gy1fsg9wk289aj21400u0di3

视频

金句

  • 这一改革,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为的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服务人民,更加让人民满意。
  • [一棵妒忌另外一棵树,恨不得自己变成斧头]:雪山下有一只二头鸟名为共命鸟,其两头分别值守日夜彼此轮流休息。由于一个头总是得享美味果实,另一头心生嫉恨,于是吞下毒果,两头同归于尽。
  • 大多数互联网和技术人都还是有种理想主义情怀(非贬义)在身上的;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让世界更好,我们也希望能把前辈留给我们的那个包容开放自由的互联网传承下去,有些先驱们甚至用生命捍卫了这些价值与理念。
  • 但是作为个人,我希望的互联网应该是更开放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微信做的不好:因为互联网应该让信息更流通,而非人为地制造信息孤岛。
  • 一个人是有多自恋,才会觉得几十光年以外,老久以前发生的天文现象,就为了暗示他的人生里的那点事。

工具

  • autojump:命令行中实现目录快速跳转

007 践行反思

写这篇文章之前,查看了一下 007 公众号里面的数据,加入 83 班已经 134 天。但是自我感觉出了一些问题,借这次作业反思一下。

问题

  1. 主题。刚开始践行的时候,为了解决每周量产一篇文章的问题,自己想过每月文章主题的安排,但是现在更多地是随心所欲。
  2. 拖延。最近几次作业,虽然很早就知道要写什么内容,但是总拖到最后一天才打开会电脑开始写。
  3. 评论。说点题外话,由于自己一直有独立博客,所以认为评论数量是评价一个博客质量的标准。对上下楼文章的评论,也是 007er 每周作业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实每周对战友的评价很多时候是草草了事,蛮对不起战友的。
  4. 写作流。写作流属于工作流中的一个概念,工作流是一种规范化重复劳动的方法。刚开始有想过写作流,但也没有按照之前所写的实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写作工作流

1. 输入环节:通过阅读寻找灵感
2. 加工整理:通过印象笔记里面的积累,来拓展思路
3. 建立体系:搭建思考框架,通过回答 Why,What,How,How Good
4. 写作输出
1. 快速输出草稿,使用录音宝App,口头费曼
2. 卡片式费曼,番茄工作法,幕布列出大纲
3. 文字素材迭代,文章中引入准确的数据、翔实的事例、有说服力的论述和观点
4. 图片素材及排版,复制html文本到简书中(图片设置居中)
5. 校对

## 写作工作流
1. 收集资料
2. 使用幕布列出大纲
3. 按照大纲生成初稿
4. 修改初稿
5. 按照少数派稿件要求修改初稿并校对
6. 以 html 格式复制到简书,在博客上发布
7. 如果还发现错误,只修改博客上的文本

反思

针对上面发现的问题,自己想了一下解决的方案。

根据自己的特点,整理出四个主题。未来以月为单位,每周写其中的一个主题相关文章。主题如下:

  1. 月读:整理分享本月所读的一本书
  2. 卡片写作法:前几天加入的《笨方法学写作》课程,需要完成教练所提供的习题
  3. 数字生活:我的效率类软件实践。
  4. 机器之心:下一阶段学习的重点,机器学习入门的笔记。

关于拖延。每月确定这个月需要写的文章类型,在写作软件中搭好框架,争取每天写一点。更重要的,预留出一些文章作为备份,应对一些冲击。

关于评论。学习每个组长的方式,将自己对战友的点评整理成文章,发表在简书上。

最后,重新整理写作工作流。尝试按照少数派编辑部的写作方式,利用 todoist 管理选题,在 Mweb 中创作。

尾声

在反思之后,发现还有几个遗留的问题,先在这里罗列一下。

  1. 图片问题。很多文章需要配图,mac 有什么简单的软件可以压缩图片?
  2. 简书与个人博客的同步。一般而言,自己还是使用 Mweb 配合 Markdown 语法进行写作,但是复制到简书时会遇到问题,外部图床不能使用,每次都需要重新传一遍图片。如何解决这个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