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的困境
传统谈及全断与反垄断,往往涉及三个领域:经济, 法律和公共治理。但这三个领域建立的 “全断一反全断”框架均诞生在 “羊毛出在猪身上”这种互联网行业的基本支付转移手法出现之前。
-
我们先简单概括一下这三个领城都是怎么定义奎断和反垄断的:
-
- 在经济领域,垄断与反垄断围绕全断竞争对产品价格的影响进行讨论。它考量的是垄断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商品的价格,这种价格是否完全背离市场规律或价值规律,以及这种价格如何影响供需关系。它的博弈双方是企业与消费者。
-
- 在法律领域,全断与反全断围绕企业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进行讨论。它考量垄断者对竞争者的不正当扼杀和对创新的抑制,博弈双方是企业与企业。
-
- 在公共治理领域,垄断与反垄断围绕垄断企业对税收、公共福祉和政治势力的影响讨论。其博弈双方是企业与社会(或国家)。
-
-
上述三个领域对全断企业、全断行为、奎断边界和反垄断方法各有一些分歧和共识。但用“互联网黑话”来说,传统框架甚至没有很好地在互联网领域找到好的“抓手”——互联网服务的商品究竞是什么,价格是什么,市场是什么。如果连这些都尚未明晰,那么套用传统的、以钱易物的商业逻辑下形成的“垄断一反垄断”框架,必然出现问题。
无效垄断
-
从这个财务状况来看,无论滴滴是否垄断,它到目前为止都尚末达成资本所要形成的 “有效”一—赚钱。
-
在互联网领城,仅仅凭借复制或借鉴,在几乎没有关键性壁垒的情况下就可以对已有的垄断市场进行破坏。这是传统垄断行业或者说原子经济时代不具备的新特性。这也导致了无效全断的其中一种:无壁垒垄断。
-
无壁垒垄断的定义很简单:市场上某个企业拥有较高市场份额,原因是它的竞争对手不想与其竞争,而非不能与其竞争。
-
自动驾驶
-
相比起建立一个个区域性的网约车市场,自动驾驶出租车显然是一个能构筑起垄断门槛的业务。
-
有两派商业势力在争夺自动驾驶交通业的市场,一派是代表旧生产关系的网约车平台,另一派是代表新生产工具的车企。
-
在从 2020 年到 2040 年之中的某个时间点里,生产关系派很可能会发生内部斗争,阻碍其对新生产工具的运用。
-
网约车平台整体是轻资产模式,其最重要的外部资源是网约车司机这种 “传统运力”,它的意义就像用户之于微信。全面进军无人驾驶出租车,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破坏平台与长期合作群体之间的友好关系,造成难以调解的冲突,就像网约车出现时出租车司机对网约车平台的抵制一样。而对于2040年的车企或新诞生的以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的新运力平台来说,则没有这种“历史包袱”,可以轻裝上路快速增长。如果特斯拉的L5自动驾驶成熱了。它可以迅速组建一个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司。但Uber即便是在拥有同样成熱的自动驾驶技术情况下,也要面临如何遣散数百万网约车司机而不引发社会事件的问题。
-
中国互联网的第一起屏蔽
-
2008年9月8日 下午,上线五年、初具规模的淘宝网宣布了一项新的“消费者保障计划”。这项消费者保障计划中包括:对家电类产品要求商家提供三十天保修、珠宝类商家保真、食品类商家进行资质审核、奢侈品商品延长确认收货期给消费者留足监定时同,以及 “屏蔽搜索引擎对淘宝网商品、商家和淘宝除首页外页面的收录”
- 简单来说,用户从此时开始,将再也不能从搜素引擎,包括尚末退出中国的谷歌、雅虎和本士搜索引擎百度中找到来自淘宝的绝大部分页面。其中对百度的屏蔽是最为严格的,几乎除了首页,淘宝任何页面都不会出现在百度的搜素结果中。
-
都说互联网是一门“流量” 的生意,但流动的量实际并不能为互联网公司带来实际的商业价值,只有留下的量,才能真正维系互联网产品的正常发展。因此,与滴滴的无壁垒生断相比,淘宝实际上建立了一种广告市场中的有效生断。
社交垄断能起到的作用比想象的要小得多,局限性也比想象的大得多。
- 垄断是社交网络体验的一部分。
平台经济是指通过创造一个平台,来撮合那些原本因为交易成本而无法达成的交易。
-
网约车平台没有对供需关系的本质改变,也没有凭空创造此前不存在的市场。
-
先决条件,产业链条本身要足够短,或是交易链条可以被互联网技术抹平。
- 大飞机零件供应商有限,无法形成一个供应链平台。
-
平台经济的规模会受制于交易成本的限制
企业垄断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赚钱。
-
垄断是企业赚钱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但在过去十么的互联网领城,有不少的企业都陷人了本末倒置的境地。
-
为什么“垄断了市场,还能不赚钱”,因为垄断一个并不存在的市场并不是真正的全断。
有效垄断和无效垄断
-
一、任何在短期和长期均无法赚钱的垄断,都应破视为商业上的无效垄断。
-
二、有效垄断,应当建立在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上。
在经济学上一般认为存在四种市场结构,分别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
信息流业务平台
-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仅仅降低了内容的分发门槛,并未显著降低内容的创作门槛。
-
信息流业务的边际成本并不是简单的服务器带宽成本,而是随着读者规模扩大后,全网的优质内容生产成本。
资本的无序扩张与无效垄断
-
为什么会形成无效垄断? 这个答案非常无聊,因为我们己经看到这个答案很多次了:资本的无序扩张。
-
用企业和资本在鼓吹创业时所说的话术是,风口就是连猪都能飞起来的时机和赛道。但问题是,风口并不应当是一种起点思维,而是一种终点思维。当把一只猪送上天空的时候,预期的是它能在山顶平安降落。而不是不管山是否存在,都先把猪往上吹再等它掉死。( 这里讲一个许多人应该知道的小知识: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之所以青睐美股,是因为美股没有太多的盈利要求,一家企业即使亏损也可以在境外上市。)
无限游戏是一种计划经济
-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市场活动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企业外部的行为往往会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的逻辑。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内部遵循的是计划经济。要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去了解一下《公司的本质》,这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
-
在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应该是不复存在的,但为什么企业还是出现了?
-
科斯指出,企业的本质是一种非价格的统筹机制,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家代替了更细微的交易的发生,来协调经济的生产。而之所以这种替代会发生,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即每达成一次交易,除了服务与产品的实际价格,还要考虑促成交易本身所产生的成本。
-
交易成本是決定企业规模的重要因素。交易成本大抵是指使得交易成立的一种额外成本,由于这些交易成本的存在,对于一个稍大的企业来说,办公区里的打印机一定是行政配套设施之一,绝无可能让自己的员工为了打印资料而每天去外面的打印店。
-
企业会将那些维持企业自身运转所必需、且交易成本过高的外部业务内部化,直到它到达—个临界规模。这一临界规模被称为科斯天花板,亦即衡量企业规模极限的值。
-
此时,在企业外仍是市场经济,但在企业内为了抹除交易成本,它执行的是计划经济。
-
-
-
了解这个框架之后,你可能已经想到了平合经济领域的违和之处:平台经济是企业的半开放子集,它由企业进行管理但需要大量的外部参与者 (几乎是99%),但大多数特有平台的企业仍在遵循计划经济模式运营平台中的二级市场。
-
我们的商业分析类媒体似乎从来没有发現过这个矛盾点,一方面商业媒体普遍认可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得以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政府— “看得见的手”——在这一领域动作并不明显(没有太多管制性干预);另一方面又热衷于分析互联网企业与平台的公司战略或平台战略如何取得成功。但企业战路和平台战略,对于平台内的“小市场”来说是 “看得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在这个领域表现的,远比看不见的手要强大得多。
-
鼓吹“无限游戏。本身,就已经落入了计划经济学家的集白,因为这种分析将一个市场的繁荣完全归功于顶层设计而非自然规律,这是一套连政治经济学派都不再相信的方向。
-
承认任何企业都只能进行有限游戏,并意识到无限游戏带来的并不是更高的效率,而是规模不经济,是解决无效垄断的大前提。
无效垄断的无效正是源于其对创新的无法防御。
-
个人内卷实际上源自行业的内卷
- 互联网行业内部端的996,主要作用不是创造新的价值,而是为了抹平对方的价值。
好垄断
- 中国铁塔公司,通信基建。
通过计算垄断的成本收益来衡量互联网企业的垄断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