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alk@产品经理

产品是什么?#card

  • 是具备商业价值的功能集合

产品定义中的重点?#card

  • 1.商业价值;

  • 2.功能集合

  • 化重点:「商业价值」,所以说没事少脑补一些有的没的,什么是“好”的产品,“好”的产品是能经过商业市场检验,能活下来,活的好的产品,而不是乱七八遭各种脑补功能、需求和需要的产品,一切产品不以商业价值为目的的产品,在当今社会是不能称作为“好”产品

产品思维是什么?总体是以下五个部分:

  • 1、需求识别思维#card

    • 找到用户是谁,本质是找到用户的“那个”需求或者需求集合
  • 2、供给思维#card

    • 功能集合是什么,功能解决了第一条中用户的什么需求(问题),重要的是「需要」问题,用户凭什么需要你
  • 3、商业匹配思维#card

      • 商业价值如何体现的,匹配模式
  • 4、说明书思维#card

      • 产品功能描述清楚,简单扼要,说“人”能听懂的话
  • 5、迭代思维#card

      • 不管你是MVP还是狗屁敏捷,不迭代,Bug怎么办?MKT怎么办?PR怎么办?

PM的核心技能又是什么?#card

  • 1、产品设计:了解用户需求,挖掘产品机会,设计出合理的产品架构,实现产品的有效开发

  • 2、技术管理:熟悉互联网技术,掌握产品开发流程,控制产品开发进度,确保产品质量。

  • 3、 市场营销:了解市场趋势,分析用户行为,推广产品,提升产品知名度。

  • 4、 项目管理:组织项目团队,制定项目计划,控制项目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 5、数据分析:分析用户数据,挖掘产品机会,改进产品设计,提升产品体验

主流产品岗位要求#card

  • 1~3年的岗位,公司看中的是基础技能,如竞品分析、原型设计、文档撰写、需求落地等基本功;

  • 而3~5年的岗位,公司看中的则是偏产品架构、商业化的能力,如产品战略规划、商业思维等等

能力

  • id:: 67013df2-d7ae-4db4-8347-b3d1883085cc
  1. 行业洞察的能力#card

    • 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因为如今跨行业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公司内的员工要具备跨行业工作的知识储备、视野和能力。

    • 不仅仅是要快速了解行业,更重要的是能在一个行业有深刻的认识和积累,并深刻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及脉络。

    • 如果把每个细分行业比作一条赛道的话,那产品经理就该这样给自己提问: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有多大?(赛道规模)这个行业发展趋势如何,未来5年是一个什么走向?(赛道趋势)目前有哪些行业玩家,它们都是怎么布局的?(竞争情况)在这个赛道,我们有什么积累和竞争优势?(优势分析)

    • 只有当你能清晰明了地回答上面几个问题,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更有利于公司业务的产品决策。

  • id:: 67013df2-52c7-4fba-b251-b3f2bf4ed176
  1. 用户洞察的能力

    • 很多方法论把“用户洞察”等同于“用户研究与分析”,提倡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掌握用户动态,以用户画像代替具体的个体来指导业务走向。#card

      • 这个方法不能说完全错,但按照这个来做只能说让你在理解用户上不会出现大的差错。
    • 用户洞察与用户研究不同,用户洞察更把人当作人,而不是数据或者指标。#card

      • 所以,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仅仅是要掌握基本的用户研究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能洞察心理和人性。
  • id:: 67013df2-f270-4b43-988d-1581446b2ab1
  1. 商业化的能力#card

    • 16年左右整体行业的诉求是「增长」;而这两年,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各个公司的商业化速度都在加快,所以行业的诉求又变成了「商业化变现」。

    • 整个行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赚钱。这里面当然包含了多重因素,一方面是本身行业的周期发展,另一方面,疫情其实也加速了这个过程。于是,你会看到能帮着企业赚钱的产品经理(包括任何岗位)越来越值钱了。

  • id:: 67013df2-422b-4583-b77a-3a28de39db06
  1. 产品规划的能力#card

    • 当你对行业有了一定的洞察,对用户有了深刻的了解,又掌握了不错的商业化变现思维和能力,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产品规划的能力了。

    • 所谓产品规划,就是你能站在公司战略角度,结合行业现状、业务现状,制定出产品下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并规划出一个最合理、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产品路线图,告诉大家我们接下来一个季度、接下来一年到底该怎么干、到底该干什么。

    • 初阶和高阶产品的一个很大的分水岭,也是产品规划能力。前者更多的是一个支持的角色,后者则是整个产品团队的指挥官,是产品核心方案的策划者。

    • 对于很多人来说确实不太容易。既要懂行业、又要懂用户、还要会商业化思考、产品规划能力。每一项技能和思维的打磨,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绝不是一时之功。

    • 但是这些都是一个「产品」本应该去做的,甚至说是本来应该有的技能,天天被骂主要是因为各个方面都会缺失,初阶的都做的不好,更不要提高阶的「规划能力」了。

[[方法论]]

  • 方法论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具备标准化、系统化和可复用性的特点。是通过总结、抽象日常过程和细节,创建一套标准、系统、可复用的理论方法以解决特定问题。#card

    • 1、标准化能少走弯路,而标准的产品方法论不仅可以让我们按部就班地执行任务,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错误率。

    • 2、系统化可减少遗漏,帮助我们有序地展开思路,从而避免因考虑不周而导致问题遗漏。

    • 3、可复用能提高效率。避免重复造轮子,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 比如常用构思文章框架用到的就是3W法(what,why,how),从产品方法论的定义、必要性和应用这三个角度对产品方法论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
  • 产品方法论

    • 大致上在 PM 岗位上的产品方法论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 1、「理解问题」需要运用逻辑理论类方法论 #card

        • 逻辑理论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 一是避免陷入思维陷阱;

          • 二是辅助进行思维延伸。

        • 例如

          • 在投入太多、不舍得退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沉没成本的概念;

          • 在制定产品战略时,我们可以考虑要投入多少才能实现最大的边际效应;

          • 在寻找目标用户时,我们可以考虑长尾理论,像拼多多一样将下沉市场部分考虑进去。

        • 还有很多类似的理论逻辑,有时候,我们可能对某个问题只有模糊的概念,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理论逻辑,能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更加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

      • 2、「分析问题」需要运用分析框架类方法论 #card

      • 3、「处理问题」需要运营解题思路类方法论 #card

    • 一、如何构建方法论 #card

      •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人方法论和自己总结方法论的方式来构建方法论,也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他人的方法论来梳理自己的方法论,然后在实践中改进。也可以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方法论后,去参考借鉴他人的方法论来改进完善自己的方法论,「既要读万卷书 ,也要行万里路」。

      • 能够直接被吸收的方法论普遍为「逻辑理论」和「分析框架」。这些方法论虽然可以被直接套用,但最好还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并在具体场景下进行微调。方法论可以提供思路,但最终的「思考」还是需要自己去完成。

      • 而「解题思路」这类方法论,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以能在大部分场景通行的方法论并不多见。更多的还是由个人总结的方法,比如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虽然各个团队整体大致相同,但具体落实到不同文化、类型、规模的公司都会有不同的产品工作流程。

      • 面对同一类问题,不同人的解题思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改进。虽然改进后的解题思路会更全面,但仍然存在许多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因此,吸收他人的解题思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使用场景不断思考、实践和复盘,才能真正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 如果不经过这个过程,不经思考的套用别人的方法论,最后只会是效果差强人意。俗话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习和应用产品方法论也是如此。

    • 二、如何总结自己的方法论? #card

      • 自己总结解题思路的步骤分为四步:计划-执行-调整-复盘

      • 首先,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将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成可行的步骤,确定每一步的时间和资源需求,以及对应的实现策略。

      • 其次,依照计划执行,在过程中不断地检查进度和达成目标,遇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第三步是调整,即对已有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 最后一步是复盘,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反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应该注意的地方,为后续的解决问题积累经验。

      • 这个四步的解题思路,不仅仅适用于个人解决问题,同样适用于团队协作解决问题。通过遵循这个步骤,可以使团队成员的工作更加高效,团队更加协调和有序,同时也可以帮助团队充分挖掘潜在的解决方案。

    • 方法论总归只是理论,构建好产品方法论只是开始,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将其用于实践当中,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他人理论但不实践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适从,而单纯的实践思考,但不去学习新的知识就会逐渐懈怠,故步自封。#card

      • 因此,自己「反思」(复盘)工作,和学习他人工作经验都很重要,只有俩者同步进行才能让自己的产品方法论不断优化完善。

      • 仅仅理解产品工作内容学到的知识是死的,只有了解工作流程之间的联系并勾通应用场景才能做到活学活用产品知识。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于产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 我们只需要熟悉知识框架结构,并记住知识的概念和作用即可。具体的应用方法和技巧80%都是不用记的,只需通过反复调用20%的常用内容以达到记忆和熟练应用的效果。

      • 很多产品经理只注重结果,只知道按照流程去完成任务,却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做的话只是能完成工作,而不能做好工作。任何产品经理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能够成功地落地一个产品,但不是每一个产品经理背后都有一款成功的产品,而成功的产品是产品经理晋升的最佳资本。

      • 因此,流程只是达成目标的工具,产品经理的工作应该以目标为导向。

    • 虽然我说了很多关于PM的事情,其实所有岗位的思路、甚至是学习、阅读等等的思路框架都是相同的。在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要更要践行“[[读写说教]]” #card

      • 你会「读」,不见得你会「写」;你会写不见得你会「说」,你会说不见得你会「教」;你读写说都会,你「教」不了不懂的人,说明你自己不是真的「会」,如果真的「会」,你都「教」不了不懂的人?

      • “读写说教”是一个流程也是一个最基本的逻辑。简明扼要的表述,让不懂的人也能理解,这是个比较高阶的水平段位,在此互勉,学以致用。

[[Jtalk@产品思维]]

作者

Ryen Xiang

发布于

2025-04-24

更新于

2025-04-28

许可协议


网络回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