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分享】 202006 Never Reading

这一份 6 月的阅读总结来的有一点晚。前几年一直断断续续在实践 GTD,人的拖延症超乎想象,学到的一个经验是 「Now or Never」。所以,这个月将自己的阅读列表取名为「Never Reading」。

笔记方法精进

Roam Research 引起现在这一波 Backlink 笔记软件浪潮,本月依然阅读一些和笔记方法相关的文章。

我的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实践 | 吕立青的博客

文章链接

上个月介绍过,自己已经从 Roam Research 迁移到 Obsidian,然后就看到吕立青这一篇基于 Obsidian 的 Zettelkasten 实践。文章中将卡片盒笔记分拆分成四步:

1️⃣ 第一步:必须用自己的话写笔记卡片,以确保你将来能够理解。

2️⃣ 第二步:无论何时添加新笔记,主动查找可链接到的已有笔记。

3️⃣ 第三步:通过添加新记录并联系起来,延续这一系列的连续思考。

4️⃣ 第四步:使用 Anki 间隔重复加深记忆,主动由大脑触发远程联想。

搞笑地是,在他写出这篇文章没有多久之后,已经开始尝试往 Roam Research 上迁移……另外,为了更好在国内推广,他参与发起 roam/cn 组织,从英文世界翻译一些推特、视频以及分享一些个人的案例。

Zettelkasten note-taking in 10 minutes

两条原则:

  • Don’t try to get this method perfect from the get go.
  • The advanced practices are useful only when you’ve got close to 1000 notes

My productivity app for the past 12 years has been a single .txt file

12 年间使用一个 txt 进行任务管理方法分享。作者提到 to do list 变成 what done list 的过程,每天晚上将日历中第二天的代办事项整理到 txt 中,第二天顺手记录任务相关的信息(比如讨论出的结论,或者得到的信息)。结合自己使用经历,OmniFocus 是一个 to do list,基于纯文本的任务管理方式(org-mode 或 taskpaper)更容易成为 what done list。

商业

阅读

人生总有一刻,我们会开始思考死亡

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所说的那种幸运是什么 —— 「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人生总有一刻,我们会开始思考死亡 - 知乎 [[张潇雨]]
于是我发现,面对死亡最终可能只有两种方法。

  • 一种是将自己与一些更宏大的东西联系起来:一个数学定理、一本文学著作、一件艺术作品或一种恒久的信仰。马尔克斯与康德靠《百年孤独》与《纯粹理性批判》遗世独立,米开朗基罗把《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印刻在西斯廷大教堂里,供千万后朝拜——他们肉身虽灭,但精神不朽——反正建筑是永远戳在那儿的。
  • 还有一种就是,生活在当下的每个瞬间里,不烦扰过去、不担忧将来。

即刻半月刊

6.18?即刻重新开放,之前对这个社区没有太多印象,尝试关注一些人之后,信息流的质量也不错。「即刻半月刊」是某些爱好者挑选的一些即友发言集合。摘录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内容。

  • 老罗带货首卖小米的中性笔:数量太少。之前看到过一个分析,抖音自己做电商最大的困难点在于没有用户的物流地址。简单想一下,用户可能在填写地址这一步流失。
  • @Rey_L 我在判断哪家公司的产品会换灰色皮肤的时候,基本都猜对了hhh,滴滴头条一定会做,京东会做,淘宝也许会做,拼多多肯定不做。
  • 微信小程序减少 App Store 在国内的下载量。不过大部分巨头的小程序还是想要从微信中引流的。
  • 底下有回复cite了一个working paper,大意说的是名校(elite education,这里用的是211高校与非211高校的断点回归)能够给学生带来的起薪上 30-45% 的提升,其原因在于名校当中的social network,elite的peer普遍家庭条件更好,成绩也更好。上网课带来不了这种social connection…所以说不单只是知识改变命运,环境也很重要
  • 所谓“商业模式”其实指的是这家公司的“价值创造模式”,即用什么样的模型创造了更多价值。
    • 世界上现存所有的商业模式无非三种,一是[[边际效应]](规模效应/协同效应),二是[[双边效应]],三是梅特卡夫[[网络效应]]。不同的价值创造模型,带来不同的增长动力,继而带来不同的货币化方法。
    • 滴滴是什么模型?
  • A/B test只能做模型的小优化,但找不到大的绝对的增长点,所以除了推荐系统里的参数,即刻的很多产品决策希望尽量远离A/B test
  • 张小龙的饭否,张一鸣的微博,黄峥的微信公众号,很可惜这几个都成了过去形态。现在只剩下王兴的饭否了。
  • 一个反向小思考:兴趣社交刚需归刚需,社交app的本质还是信息分发。RSS订阅20周年,分发的有效性也不是什么相似推荐,^而是真正提供专注力的阅读^。因为个性推荐的本质就是专注力。信息廉价甩卖的今天,打开微博广场/抖音主页/朋友圈(广告),用户最需要的不是新鲜事而是减少噪音的阅读器,人永远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产品顺水推舟不也是更讨巧,所以需要设计者克制。沟通永远是双向的,当用户感到一个舒适被接纳的舆论场所,也会更加有表达欲。
  • 芒果系这么多年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把握这个时代的情绪。[[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机器学习

本月 KDD 2020 的文章应该已经放出,推荐阅读 Airbnb 深度模型实践相关的文章 Managing Diversity in Airbnb Search 以及 Improving Deep Learning For Airbnb Search。 7 月份希望能写一篇博客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

【每月分享】 202006 Never Reading

https://blog.xiang578.com/post/monthly-issue-202006.html

作者

Ryen Xiang

发布于

2020-07-14

更新于

2023-03-25

许可协议


网络回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