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 258】柏拉图 《会饮篇》

《会饮篇》记录阿伽通获得酒神节悲剧比赛第一名后,苏格拉底等人在庆祝宴会中「赞美爱神」的比赛过程。实际上记录与会人七种不同的爱情观。最后,酒神狄奥尼索斯决定出当晚的获胜者。

裴卓:勇气之爱

讲述者被人们视为弱小的被爱之人,美少年裴卓 Phaedrus,爱可以给我们勇气!

  • 为人们要想过美好正当的生活,必须终生遵循一个指导原则,这并不能完全依靠血统,也不能靠威望、财富,只有靠爱才能办到。这原则是什么呢?就是:厌恶丑恶的,爱慕美好的。
  • 如果一个情人在准备做一件丢人的坏事,或者在受人凌辱而怯懦不敢抵抗,这时他被人看见了就会觉得羞耻,但是被父亲、朋友或其他人看见还远远不如被爱人看见那样羞到无地自容。爱人被情人发现他做坏事,情形也是如此。
  • 阿喀琉斯为情人复仇。母亲叮嘱他,杀死仇人赫格多尔之后自己也会死。最后还是奋不顾身杀死仇人,自己被射中脚踵而死。
  • “最爱的人心中对我们的期望。「目标的意义」”

包萨尼亚:精神之爱

讲述者是一个成年的同性恋,阿伽通的情人包萨尼亚 Pausanias,被人们视为追求肉欲的人。爱神爱有天地之分,天之爱是精神之爱,是崇高的爱,只有男男之间才有,是美好的追求;地之爱是肉体之爱,是普遍的低级的爱,也就是大多数人的爱,只有肉欲的爱。

  • 凡间阿莆若狄德引起的爱神确实也是凡俗的,它不分皂白地奔赴它的目的。这种爱情只限于下等人。它的对象可以是娈童,也可以是女子;它所眷恋的是肉体而不是灵魂;最后,它只选择愚蠢的对象,因为它只贪图达到目的,不管达到目的的方式美丑。
  • 至于天上的那位的出身却与女的无关,只是由男子生的,所以其爱情对象只是少年男子。其次,她的年纪较大,所以不至于荒淫放荡。她只鼓舞人们把爱情专注在男性对象上,因为这种对象生来就比较坚强,比较聪明。
  • 他们说,与其暗爱,不如明爱,所爱的人应当在门第和品德上都很高尚,美还在其次。人们对情人都给予极大的鼓励,不认为他在做不体面的事;人们把追求爱情的胜利看成光荣,把这方面的失败看成羞耻。为了争取胜利,他可以做出种种离奇的事。
  • 这种少年男子一定要显现理性,也就是腮帮上长胡须的时候,才能成为爱的对象。我想情人之所以要等爱人达到这种年龄之后才钟爱他,是由于存心要和他终生相守,不是要利用他的年幼无知来哄骗他,碰到另外一个可以宠爱的对象时就把他扔掉。
    • 当时社会能接受:年长男性(智慧,情人)和少年男孩(12-17,肉体,爱人)之间的恋爱关系。包萨尼亚和阿伽通年纪都大了。
  • 我认为道理是这样:这件事并不是十分单纯的,像我开头说的那样。单就它本身来看,它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做的方式美它就美,做的方式丑它就丑。丑的方式就是拿卑鄙的方式来对付卑鄙的对象,美的方式就是拿高尚的方式来对付高尚的对象。所谓卑鄙的对象就是上面说的凡俗的情人,爱肉体过于爱灵魂的。他所爱的东西不是始终不变的,所以他的爱情也不能始终不变。一旦肉体的颜色衰败了,他就远走高飞,毁弃从前的一切信誓。然而钟爱优美品德的情人却不然,他的爱情是始终不变的,因为他所爱的东西也是始终不变的。
  • 我们的习俗定了两条规矩,头一条是:迅速接受情人是可耻的,应该经过一段时间,因为时间对于许多事物常常是最好的考验;第二条是:受金钱引诱或政治威胁而委身于人是可耻的,无论是不敢抵抗威胁而投降,还是贪图财产和地位,全都一样。因为这些势力、名位和金钱都不是持久不变的,高尚的友谊当然不能由此产生。
  • 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如果一个人肯侍候另外一个人,目的在于得到那个人的帮助在爱智或其他品德上更进一步,这种卑躬屈节并不卑鄙,也不能指为谄媚。
    • 这里有两条规矩,一条是关于少年男子的爱情,一条是关于学问道德的追求,应该合而为一;如果合而为一,爱人眷恋情人就是一件美事。所以,情人和爱人来往,就各有各的指导原则。情人的原则是爱人对自己既然表现殷勤,自己就应该在一切方面为他效劳;爱人的原则是情人既然使自己在学问道德方面有长进,自己就应该尽量拿恩情来报答。一方面乐于拿学问道德来施教,一方面乐于在这些方面受益,只有在这两条原则合而为一时,爱人眷恋情人才是一件美事,如若不然,它就不美。如果是为了增进学问道德,纵然完全失败也没有什么可耻;如果是为了其他的目的,不管失败与否都是可耻的。假如一个少年男子以为他的情人很富,为了贪财就去眷恋他,后来发现自己看错了,其实他很穷,无利可图。其眷恋还是很可耻的,因为这种行为揭穿了他的性格,证明他这个人为了金钱可以侍候任何人、做出任何事来,这当然是很不光彩的。
  • 我们谈爱情的时候,事实上,我们讨论的正是真实的自己。

鄂吕克锡马柯:功利之爱

讲述者是医生鄂吕克锡马柯,理性大于感性,是技术主义的代表。爱情是和谐的,是有规律的,是有用的,我们可以通过其中的规律得到爱情,也可以通过爱情得到别的有用的东西。

  • 爱情克制论

阿里斯多芬:缺憾之爱

讲述者是喜剧家阿里斯多芬,而喜剧总是悲剧的内核。最初有三种人,男男人、女女人和男女人,像球一样。因为得罪宙斯,人被劈成两半,天生就该追求自己的另一半。不论肉体还是精神,我们都应该追求自己的另一半,以此互补,否则我们孤独,有缺点,不完美。

  • 所以我们每人都是人的一半,是一种合起来才成为全体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经常在寻求自己的另一半。全人类只有一条幸福之路,就是实现自己的爱,找到恰好和自己配合的爱人,总之,还原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 对爱情最浪漫的解释。

阿伽通:完美之爱

讲述者是悲剧诗人阿伽通,是十分优秀的人。我们要追求完美,爱神就是完美的,爱情也是完美的,所以我们要追求爱,而且爱是有益于他人的,是可以从满溢之处流向匮乏之处的(对应开头评价苏格拉底的智慧),可以让大家一起变的完美。

  • 前面的人赞美爱神,其实都是在赞美其索给予的幸福,而不是真正地赞美爱神本身。

苏格拉底:朝圣之爱

讲述者是苏格拉底,从狄欧蒂玛口中听到的爱。爱神不是完美的,介于不死的神和会死的人之间的精灵,介于美和丑之间,介于无知和有知之间。追求爱不是为了爱本身,是为了爱延伸的东西,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得到的美好、是追求到以后收获的智慧和快乐,美好和永恒。

  • 和阿伽通的对话
    • 爱神不仅公正,而且审慎。大家公认审慎是节制快感和情欲的力量。世界上没有一种快感比爱情本身还要强烈。一切快感都比不上爱情,就是因为它们都受爱神节制,而爱神是它们的统治者。爱神既然统治着快感和情欲,岂不是最审慎的吗?
    • 爱不也是这样:一个人既然爱一件东西,就是还没有那样东西;他盼望它,就是盼望他现在有它,或者将来有它。是不是?”
    • 所以总起来说,在这种和其他情况下,一个盼望的人所盼望的是他缺少的、还没有到手的,总之是他所没有的,是本身不存在的,不在他那里的;只有这样的东西才是他所盼望的、他所爱的。
    • 爱神首先是对某某东西的爱,其次是对他所欠缺的东西的爱。是不是?
    • 正确的意见而说不出所以然来,就不是有知识(因为没有根据的不能算知识),却也不是无知(因为有正确内容的不能叫无知)。所以很明显,正确的意见就是介于智慧和无知之间的东西。
  • 她说:「说来话长,我还是给你说说吧。当初阿莆若狄德诞生的时候,诸神举行宴会,出席的有智谋女神梅蒂的儿子丰饶神波若。他们宴饮结束时,匮乏神贝尼娅来向他们作节日例行的行乞,站在门口。波若多喝了几杯琼浆(因为那时还没有酒),就走进宙斯的花园,昏昏沉沉地睡着了。贝尼娅由于贫乏,很想和波若生个孩子,于是和他睡在一起,怀下了爱若。爱若也成了阿莆若狄德的随从和仆人,因为他是在阿莆若狄德的生日投的胎,生性爱美的东西,而阿莆若狄德是很美的。」
  • 她说:‘这正是我要启发你的第二点,苏格拉底。爱神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样产生的。他是奔赴美的东西的,像你说的那样。假如有人问我们:爱者从美的东西得到什么呢,苏格拉底和狄欧蒂玛?或者问得更明确一点:那盼望美的东西的是盼望什么呢?你怎么回答?’
  • 那我给你说清楚点。苏格拉底啊,所有的人都会生育,凭借身体或灵魂生育,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为本性所推动,迫不及待地要求生育。可是他们不能在丑的东西里、只能在美的东西里生育。男人和女人结合就是生育。怀胎、生育是一件神圣的事,是会死的凡夫身上的不朽的因素。但是这件事不可能在不协调的情况下实现,丑的东西与神圣的事情不协调,只有美的东西才与它协调。所以美是引导和帮助生育的女神和决定命运的女神。因为这个缘故,那生育能力旺盛的一遇到美的对象就立刻欢欣鼓舞,精神焕发,同它交配生子;如果遇到丑的,就垂头丧气,毫无兴趣,避开它不去生育,宁愿把沉重的包袱背下去。因此那充满生育的种子和欲望的一遇到美的对象就欣喜若狂,是由于它可以结束他的巨大痛苦。
  • 你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因为和上面说的完全一样,那会死的东西也是力求能够永远存在和不朽。要达到不朽,全凭生殖,以新的代替旧的。每一个个体的生物,虽然我们说它一生之中始终是同一个东西。
  • 美者,这时,就只有大愚不解的人才会不明白一切形体中的美是同一个美了。明白了这一点,他就成了爱一切美好形体的人,把他的热情从专注于某一形体推广到一切,因为他把那种专注一点看成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再则,他必须把灵魂的美看得大大优于形体的美,如果有一个人灵魂值得称赞,即便形貌较次,那也足够了,他也应该对这个人表示爱慕之情,加以照顾,他心里想出来发表的那些美好的话语可以使青年奋发向上,他这样做也使他自己遍览人们各种行动中以及各种风俗习惯中的美,从而见到美是到处贯通的,就把形体的美看成甚为微末的了。可是他必须从各种行动向前更进一步,达到知识,这样就见到知识的美。
  • 至于爱的方面,情形也是这样。一般说来,凡属对于好东西、对于幸福的企盼,都是每个人心中最大的、强烈的爱。然而其余的那些在某一个方面有所追求的,无论是谋求获利的,喜爱体育的,还是爱智慧的,我们都不说他们在爱,不说他们是钟爱者;只有那些以某种方式发挥作用的喜好者,才占有全体的名称,我们说他们在爱,称他们为情人或钟爱者。
  • 一个人如果一直接受爱的教育,按照这样的次序一一观察各种美的东西,直到这门爱的学问的结尾,就会突然发现一种无比奇妙的美者,即美本身。
  • 爱其实就是寻找真正的美的过程。
  • 苏格拉底的颂辞是全篇三大段的中段,也是全篇精义所在。它本身分两部分:和阿伽通的对话以及和狄欧蒂玛的对话。
    • 在和阿伽通的对话里,他说明了:
      • (一)爱情必有对象;
      • (二)钟爱者还没有得到所爱的对象;
      • (三)爱情就是想占有所爱对象那一个欲望;
      • (四)爱情的对象既然是美,如阿伽通所说的,它就还缺乏美,“爱神是美的”一说不能成立;
      • (五)美善同一,所以爱神也不是善的。
    • 这样苏格拉底就把阿伽通的一篇大文章完全推翻了。接着他说他的爱情学问是从女巫狄欧蒂玛那里领教来的。他原来和阿伽通一般见解,她纠正了他。她使他明白:
      • (一)爱神是介乎美丑、善恶、有知与无知、神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灵,是丰富和贫乏的统一,总之,就是一个哲学家;
      • (二)爱情就是想凡是美的善的永远归自己所有那一个欲望;
      • (三)爱情的目的是在美的对象中传播种子,凭它孕育生殖,达到凡人所能享有的不朽:生殖就是以新代旧,种族与个体都时时刻刻在生灭流转中。这种生殖可以是身体的,也可以是心灵的。诗人、立法者、教育者以及一切创造者都是心灵方面的生殖者;
      • (四)爱情的深密教,也就是达到哲学极境的四大步骤。

阿尔基比亚德:畸形之爱

醉酒阿尔基比亚德(对应开头提到的酒神)的胡言,他爱着苏格拉底却又自惭形秽。爱情的美好没有让他变美好,反而让他与美好背道而驰,离爱越来越远,他矛盾而纠结,爱在折磨着他。

尾声

柏拉图的爱情观:爱是阶梯式的,肉体之爱会让精神之爱更崇高,二者不能单一存在,否则偏向肉体则堕落,偏向精神则虚渺。(寻找本源的行为。)

Ref

  • 会饮篇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会饮篇》? - 知乎
    • 我希望你的目的地是星辰大海
  • 【罗翔老师直播课堂】共读柏拉图的《会饮篇》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 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回忆
    • 阿尔基比亚德在看到苏格拉底身上看到他原初的美好,现在的匮乏,将来的美好。
      • “人最大的痛苦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
      • 最终在战争中背叛了雅典
    • 有追求者介于有知和无知之间,神有知,所以不需要追求,愚人无知,所以不知道要去追求,只有介于二者之间的人才会去追求知识追求美好,这就是追求者,每一个为梦想努力的人就是这样的人。
    • 爱他人就是爱自己。因为爱他人时,你爱上的那些优点和美好,其实都印证了自身。也许过去自己拥有这些美好如今失去了,所以我们爱;也许现在我们正拥有这些美好,我们惺惺相惜所以爱;也许我们看到了将来的自己,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想要拥有的特质,所以我们爱。自恋所恋,其实是恋着自身过去、现在、将来的美好。
    • 所以上次在读书会的时候我给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
      • 我说很少有那个词会像爱一样被庸俗对待,但是爱是可以承载真正的严肃和祟高,我们爱因为我们匮乏,我们爱因为我们希望超越每日的锱铢必较,在爱中我们放弃了自我,我们发现了自我,我们希望重塑我们的自我。
      • 所以整个会饮篇,他提醒我们肉体的爱当然是有意义的,但人不要沉迷于肉体的爱,人要扶级而上,去追求灵魂的爱,去追求更好的爱。因为我们要回忆起我们失落的美好,我们就可以告别,我们当下的平庸苟且,我们要攀登美善的阶梯,一步一步往上爬。
      • 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一种爱的升华,我们才能在一个具体的人中,去发现我们,对于所有人美好的期待,就是这种抽象的爱。因为具体的人,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样子,我们希望变得美好,当我们变得美好的时候,我们又会和具体的人,在具体的人身上,我们又会经营我们的美好。

【读书记 258】柏拉图 《会饮篇》

https://blog.xiang578.com/post/symposium.html

作者

Ryen Xiang

发布于

2021-01-10

更新于

2023-04-14

许可协议


网络回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