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谬误例子
希希吃了一种药,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希希认为这种药必然导致过敏反应。 :-> 巧合谬误
-
解释 :-> 希希遇到的只是个别例子,不能因此论断该药必然导致过敏反应。
神为何在世上创造这麽多苦难?答案是:你必须明白,神自有祂神奇的安排,我们没有特权去知道的。 :-> 片面辩护
星座是准确的,但你必须先了解背後的理论。 :-> 片面辩护
你还有没有干那非法勾当?(你有干非法勾当吗?是否还有继续?)#card -
复合问题(Complex Question) 错谬
-
解释:简单的一句提问,其实隐藏了两个问题。你给予其中一条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和另外一条的一样。例如你有干非法勾当,但未必等於你还有继续。
如果有些人相信祈祷的力量,相信的人只会注意到少量「有回应」的祈祷,而忽略大多数无回应的祈祷。#card
-
[[确认性谬误]]
-
这表示祈祷的价值最差只是随机,最好也只有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向慈善组织捐助是正确的
,因此,慈善组织向我们要钱也是正确的
。” :-> [[词语歧义谬误]] #card
-
这里"正确"(right)一词有歧义,既可以指某事是对的或者好的(例如"这次测验我的答案都正确"),也可以指某人对某物拥有权利(例如"人人都有生命权")。
-
有些论证会有意偷换词语含义,常见的此类词语有"自由"、“正义”、 "正确"等等;有些词语歧义问题则属于差错或者误解。
-
但是,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重要的是应保证在论证中所使用的主要词语的含义始终一致。
因为我希望明天在户外打球,所以明天一定天晴。 #card
-
[[一厢情愿谬误]]
-
解釋:這只表示個人願望,並不能作推論根據。
我们必须鼓励年青人去崇拜神,以灌输道德行为。 :-> [[窃取论点谬误]],可是宗教与崇拜真的产生道德行为吗?
我知道有上帝,因为《圣经》是这样说,而《圣经》是不会错,因为它是上帝写的。 :-> [[窃取论点谬误]]
她去了中国之後病了,所以中国有些东西令到她病。 :-> [[事后归因谬误]]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每人都有犯罪倾向。:-> [[诉诸权威谬误]],匿名权威
锻炼身体无法完全预防感冒,还是不要锻炼了吧。 :-> [[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若干世纪以来,人们都一直在努力证明上帝的存在,但迄今尚无人能够证明。因此,上帝并不存在。"与此观点相反但存在同样逻辑谬误的说法则是:“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证明上帝并不存在,但迄今尚无人能够证明。因此,上帝确实存在。” :-> [[诉诸无知谬误]]
- 解释 :-> 这两种论证都是利用证据不足来支撑结论的正确性。
小强!小强你怎么了小强?小强,你不能死啊!我跟你相依为命,同甘共苦了这么多年,一直把你当亲生骨肉一样教你养你,想不到今天,白发人送黑发人。 :-> [[诉诸感情谬误]]
“他为什么那么害怕?” “因为它是胆小鬼。” :-> [[乱扣帽子谬误]]
他曾经是个罪犯,不要相信他说的话。:-> [[井中投毒谬误]]
“主动型安乐死在道义上是可以接受的,协助他人籍由死亡而摆脱痛苦乃是正当的,符合伦理的。” :-> [[窃取论题谬误]] - 论据: 协助他人籍由死亡而摆脱痛苦乃是正当的,符合伦理的 。 结论: 主动型安乐死在道义上是可以接受的。 #card
-
把这里的论据稍加变换,就能看出同一个意思重复了两遍:“正当的,符合伦理的"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在道义上是可以接受的”,而"协助他人籍由死亡而摆脱痛苦"意思就是"主动型安乐死"。
-
因此,该论据实际上在说:“主动型安乐死在道义上是可以接受的”,而这与相应结论完全一样!
-
对于为什么安乐死可以接受,该论证并未给出任何真正的理由,反而难免让人质疑:“呃,那么,你为什么认为安乐死可以接受呢?”。
-
这里的论证"窃取"(亦即规避)了真正的问题。
-
“杀人在道义上是错误的。因此,主动型安乐死在道义上是错误的。” :-> [[窃取论题谬误]] #card
-
论证所需但却含糊的论据完全被略去
-
这里略去了论据"主动型安乐死是杀人 “,而这一论据又是大可争议的——这样的论证同样是只字不提相关论据从而"窃取"了或者"规避"了主动型安乐死是否属于杀人这一问题,意在让人们只注意到没有争议的论据"杀人在道义上是错误的”,而看不到相关的假定。
互联网是街道广场,要自由也要安全,因此要加强网络管控。 :-> [[错误类比谬误]]
“惩罚的严厉程度应当与违法的严重程度相吻合。现如今,对酒后驾车的惩罚也许不过只是罚款。然而酒后驾车乃是非常严重的违法,可以导致无辜行人的丧命。因此,酒后驾车应当适用死刑。” :-> [[推不出谬误]]
-
解释 :-> 这里的论据实际上可以支撑若干结论,例如"对酒后驾车应当严惩"等等,但是就本例而言,却不能支持适用死刑的正当性。
当地人都说那湖里有水怪,千万不要去。 :-> [[诉诸公众谬误]]
“琼斯总统提高了税收,之后暴力犯罪上升。因此,琼斯总统对犯罪上升负有责任。” :-> [[事后归因谬误]] -
为什么 :-> 税收增加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犯罪上升的一个因素,但本例并未揭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要避免"事后归因",本例的论证就需要给出一定的解释,阐明税收增加如何最终就会引起犯罪上升。因此,避免这一谬误的办法就是:如果要说甲导致乙,就还应说明甲如何导致乙,而不能仅仅说是因为甲先发生乙则后发生!
“我的舍友说她的哲学课很难,我的哲学课也很难,因此,所有的哲学课必定都很难!” :-> [[以偏概全谬误]] -
原因 :-> 本例的依据仅为两个人的感受,是不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
本例结论若改为不那么绝对的" 某些哲学课对某些学生来说是很难的 “,则不属于"以偏概全”。
“你说川普通俄现在还没有证据,不应该定罪,可是别忘了科米听证会才过了一个多月,当年尼克松被弹劾可是调查了好几个月呢,你们为什么这么急呢?” :-> [[偷换概念谬误]]
“改革开放以后贪官多了,就是改革开放才导致的腐败。” :-> [[因果混淆谬误]]
“我们的同胞现在失踪了,你在这里谈程序正义,是没良心。没良心的人说出来的东西有什么价值?” :-> [[诉诸感情谬误]]
“我虽然不反对同性恋,但是如果我们鼓励同性恋,那没有人生孩子,人类就灭绝了。” :-> [[滑坡谬误]]
把给一个人发一次,直接推广到之后会一个人发十次。 :-> [[滑坡谬误]]
“你一个川粉说川普没通俄?呵呵。你们开心就好。” :-> [[人身攻击谬误]]
“朱总理让几千万人下岗,是根本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你问我怎么知道的?不然他怎么会让他们下岗?” :-> [[循环论证谬误]]
好好活就是干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 [[循环论证谬误]]
“我有一朋友富二代,靠关系出国,回来家里人安排进了国企,整天屁事不干,光玩跑车搞女人。富二代没有一个好东西。” :-> [[以偏概全谬误]]
“我虽然自己没做过律师,但这些经历都是我朋友的,你凭什么质疑?我评论冰箱难道还要自己会制冷吗?” :-> [[错误类比谬误]]
神存在是因为圣经有记载,圣经存在是因为神所默示的。 :-> [[循环论证谬误]]
发达地区人们的平均寿命比较高,所以是高经济水平导致了人们的长寿。 :->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
进化论说人是由猩猩演化而来。 :-> [[稻草人谬误]] -
解释 :-> 进化论只是说人和猩猩有共同祖先。
进化论者认为所有事物都是随机的。 :-> [[稻草人谬误]] -
解释 :-> 大部份进化论者认为,在自然选择的解释下,可能包括偶发的成份,但并非全然依靠随机。
还没有外星人存在的可靠证据,因此外星人是不存在的。 :-> [[强求确定性谬误]]
军事专家张召忠说雾霾对激光武器是最好的防御。因此制造雾霾有利于国防。 :-> [[诉诸权威谬误]],可疑权威
今天我们伟大祖国68岁生日。 :-> [[偷换概念谬误]] -
错误点是 祖国(地域人文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政权概念)。
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一定是因为无聊的人太多了。 :->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
这次考试顺利通过一定是因为之前所做的祈祷。 :-> [[事后归因谬误]]
坐轮椅是危险的,因为大多数坐轮椅的人都经历过事故。 :-> [[因果混淆谬误]]
作为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有着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懈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定会带领我们继往开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 [[光环效应谬误]]
要爱情还是要面包? :->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Caldwell Hall大楼状况很遭,我们要么把它拆掉重建,要么就只能继续拿学生的人身安全冒险。显然,不应拿任何人的安全冒险,那么就必须把它拆掉。” :->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
解释 :-> 这里的问题在于没有指出还有这种可能:我们可以维修该建筑,或者采取某种措施保证学生安全;例如,如果只有若干教室破损,那么我们也许可以不给这些教室排课。
假定父母对你讲明了不能吸烟的道理,列举了很多非常好的理由,例如有损健康、费钱等等,而你则回答说:“你说的我不能接受,因为你在我这个年龄也抽烟。你也是这样!” :-> [[你也一样谬误]] -
解释 :-> 即使父母在过去也做过他们现在反对的事情,这一事实也无损于他们的论据(吸烟有害健康而且费钱),因此,你的回答存在逻辑谬误。
“刚才为什么不接电话?” “在开会,不方便接听。” “你根本就不在乎我!” :-> [[转移话题谬误]]
希望你接受我这个多月来天天通宵撰写的建议书。 :-> [[诉诸怜悯谬误]] -
解释 :-> 建议书的好坏,不在乎花了多少时间,而是取决於其内容,提出「多月来天天通宵撰写」只为搏取同情。
例如:在月圆时出生的人较多。结论:月圆引致出生率上升。 #card -
不当结论(non sequitur
-
可是,是月圆引致较多出生,还是由於其他原因(可能是统计上的期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