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心越:大家不约而同用“度死日”来形容他们在养老院里的生活
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博士,江苏某家养老院田野调查。链接:【一席】吴心越:大家不约而同用“度死日”来形容他们在养老院里的生活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想法
摘录
-
养老院从社会性的福利机构转变到商业机构
-
老年人的自由:独立出入,区域限制
-
看管和保护模式:老人身体安全为原则
-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吃完早饭吃晚饭
-
[[度死日]]:没有期盼,没有目标
-
没有其他娱乐活
-
倒转的家长式作风和权威性保护
-
老人的内心感受,他们自己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
家人的探望
-
女儿用具体而微的方式来表达孝心
-
儿子不太善于这种表达
-
-
孝道的市场转包
-
护理员:农村中老年妇女,城市下岗女工
-
月薪比月嫂和低,没有面子
-
传统中照顾他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低
-
家属和老人可能没有尊重
-
考核标准:干净和没有味道
-
清洁:人和环境
-
抱起老人,肌肉拉伤 腰部扭伤
-
认命:社会需求打,但是招工难
-
老人照顾老人
-
社会意义肮脏和现实意义肮脏
-
负面情绪发泄到老人身上
-
自我价值感和来自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
没有同情和关爱,言语上抱怨表达不满
-
性别的麻烦,道德上的肮脏
-
标准化劳动
-
骚扰
-
-
照顾失智的老人:疾病现象
-
老龄化增加
-
民营养老院处于经济接受
-
1 个人对应 5 到 6 个老人
-
束缚工具
-
伦理问题:失去理智的思维能力,失去语言的沟通能力,失去做为完整的人的权力。这种限制和剥夺的界限在哪里,会不会演变成一种暴力跟伤害。
- 服用安眠药
-
-
-
照顾即可能是一种为善的手段,但它同时也蕴含了 暴力跟伤害的可能,尤其当我们不再把被照顾者当成是一个真正的人。
-
良善的照顾不能仅寄希望与个人的道德品质或者专业素养,它一定嵌入在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结构^。
- 老年人的主体性,照顾劳动的价值,国家如何分配资源,对于个人和机构又能提供多少社会支持
-
一个怎样的社会才能培养共情和关爱。
@吴心越:大家不约而同用“度死日”来形容他们在养老院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