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我们收获了什么?写在房价暴涨前

[[@天涯kk的房产预言到尾声了吗?2022年以后还会重复2015的普遍暴涨吗? - 知乎]]

待分类

  • [[中国的学术]]

  • [[守着金碗要饭吃]] [[游乐园比喻]]

  • [[一线、二线的生活]]

  • [[为什么美国人工高于中国,但大多数商品的物价却低于中国]]

  • [[智慧和才干]]

  •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 [[中国可以无限印钞吗]]

  •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 [[不同阶层的人对收入高低有不同的理解]]

调控

  • [[调控的好处是让政府利益最大化&防范金融风险]]

  • [[调控的真正目的:防范金融风险 & 通过垄断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 [[调控带来的影响]]

  • [[10年的调控和08年调控的区别、带来的影响、机会]]

  • [[中国的房地产不可能软着陆]]

政府

  • [[为人民服务是说给人民听的]]

  • [[政府搬迁]]

政策

  • [[粮食和房子的不同是,房子无法和土地剥离]]

    • [[农产品的价格关系到影响稳定的吃饭问题]]
  • [[什么是好的政策]]

  • [[外汇管制]]

    • [[外汇管制决定了大部分有钱人只能在国内投资]]
  • [[货币为什么要贬值]]

  • [[房地产是资本市场还是实体经济?]]

  • [[关于拆迁]]

    • [[拆迁补偿]]

  • [[税收从来都是向下游转嫁的 & 房产税迟迟不出台的真正原因]]

体制内外

  • [[双轨制之体制内的福利]]

  • [[底层指的是体制外底薪白领]]

  • [[收入分配改革跟体制外的人没关系]]

  • [[体制外的人要早早考虑养老问题]]

  • [[中国民主]]

  • [[垄断企业]]

租房

  • [[租房的苦]]

  • [[房租价格涨不上去,本质是买房还看起来有希望]]

买房

  • 要不要买房

    • [[什么是真买不起房]] 傻空

    • [[什么是傻空]]

    • [[40年的商住房没有70年的住宅有投资价值]]

    • [[房地产的现状]]

    • [[房奴算不上不幸,相当当不了才算]]

    • [[还能上车的赶紧上车]]

    • [[人需要一个安身之所,能买早买比晚买好]]

    • [[金融杠杆是炒房赚钱的放大器]]

  • 房价

    • [[决定房价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土地不稀缺,优质土地稀缺]]

    • [[二三线城市的发展靠拆迁]]

    • [[为什么现在租售比这么低]]

  • 买什么

    • [[投资最重要的是稀缺性,买房首选公务员小区]]

      • [[把房买在政府边,差不了]]
    • [[投资新房还是老公房]]

    • [[关于购买经济适用房]]

    • [[同小区买一套大还是两套小]]

    • [[大城市对近距离的小城市有虹吸效应]]

    • [[公园地产是稀缺资源]]

  • [[房地产游戏的模式三个环节]]

  • [[政府限制政策房的利润,那kfs就一定会偷工减料]]

  • 分区域

    • [[北京回龙观:有上涨空间]]

      • [[北京老式砖混板楼的最终命运?]]

      • [[北京三环塔楼]]

      • [[西五环内的别墅,是相当稀缺的资源]]

      • [[北京华清嘉园]]

      • [[北京大兴]]

    • [[重庆:高层和别墅怎么选?]]

    • [[河南郑州与洛阳]]

    • [[济南 & 大规律拆迁的城市房价不会下降]]

    • [[桂林 vs 南宁]]

    • [[南宁买房建议]]

    • [[武汉:城市发展空间的大小,往往和房价的升值空间成正比]]

    • [[昆山房价分析与买房]]

    • [[杭州:富人的天堂]]

    • [[贵阳,资源的稀缺导致权贵更容易垄断,通过低收入高物价的方式剥削底层群体]]

股市

  • [[通过股指期数看沪深 300 指数趋势]]

历史

  • 历史上的买房

    • [[历史上买房最好的朝代]]

    • [[宋代房奴]]

  • 人物

    • [[“奸臣”贾似道]]

    • [[奸臣蔡京]]

    • [[毛泽东往事]]

    • [[李商隐「渣男」祖师爷]]

  • [[上层阶级的盛世]]

  • [[kkndme 推荐的历史书]]

  • [[农民政权的缺点]]

  • [[中国的朝代更替]]

    • [[经济问题是导致清朝灭亡]]

    • [[货币供应不足是明朝的真正原因]]

  •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看不懂,一定是没有抓住问题本质]]

— 没有整理

[[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只要关系到某个群体的利益,就一定会被修饰导致失真]] #card
[[关于垄断]]

[[民生问题]]

[[房产税的制定原则]]

[[维稳的本质是人民能吃饱饭]]

[[公租房是为体制内服务的]]

[[房产税一定会转嫁给租房人]]

[[巨大的税收消耗也决定了GDP必须快速增长 & 公务员越精减越多]]

[[体制内的住房问题有国家保驾护航]]

[[依靠但又不能完全依靠开发商建公租房]]

[[解决体制外的住房问题:国家垄断,细水长流收租]]

[[普通人买得起「优质商品房」就尽早买把]]

[[商品房和公租房的区别]]

[[提议通过征普税调节贫富差距,不是傻,就是坏]]

[[调控带来的影响]]

[[农产品的价格关系到影响稳定的吃饭问题]]

[[农产品价格的抬头会导致物价全面上涨,但国家不会坐视不管且有能力管]]

[[资金会在优质资产之间流动,而决定优质资产价格的是精英阶层的购买力]]

[[资金流向规律决定了农产品和资产价格总有一个要涨,人为压制,一定会按下葫芦浮起瓢]]

[[资金流向规律决定了洼地不会一直是洼地]]

[[决定房价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房价暴涨是相对于钱而言的,不是相对于实际购买力而言的]]

[[土地不稀缺,优质土地稀缺]]

[[集中发展大城市是导致优质土地稀缺的原因]]

[[为人民服务是说给人民听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同的国情决定了采取同样的政策结果可能是南辕北辙]]

[[屁股决定脑袋,人民不知厉害关系选房子,政府选农产品]]

[[各个阶层的住房问题都安排的妥妥的]]

[[顶层的岁月静好来自于底层的负重前行]]

[[底层指的是体制外底薪白领]]

[[资金终会流向具有稀缺性的资产]]

[[土地的稀缺决定了大多数人永远买不起想买的房子]]

[[一二线买房只会越来越难,最终租房会成为主流]]

[[如果房价不涨,那其他产品会怎么涨]]

[[政府如何利用公租房控制租房市场]]

[[城中村不会长期存在]]

[[三四线城市的未来]]

[[稀缺房的价格永远涨]]

[[购买房价基数低的省会城市,怎么都不会亏的]]

[[房地产是资本市场还是实体经济?]]

[[公租房的量级不会冲击到商品房市场]]

[[权利让革族成为苗族的一支]]

[[房价是否会跌,如果会,会怎么跌]]

[[通货膨胀是减缓灭亡最好的良药]]

[[经济问题是导致清朝灭亡]]

[[房产投资的几点建议]]

[[南宁买房建议]]

[[经济适用房都是内部分配的]]

[[普通人怎么办:尽早买房,努力挣钱抵御通胀]]

[[房价会出现很多上下波动]]

[[买房时机的选择(真TM厉害,这竟然是2010年的建议,可恨的是2020年才看到)]]

[[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当个农民也要懂政策,要顺政策而为]]

[[存钱不如存资产,钱会贬值,资产会升值]]

[[房子越早买越好,政府想钱想疯了]]

[[利益才是政府行为的指挥棒]]

[[建议一定是建立在严肃考察的基础上]]

[[石家庄]]

[[投资最重要的是稀缺性,买房首选公务员小区]]

[[远离垃圾人]]

[[高房价或许有天会崩盘,但你等不到那一天]]

[[房子不仅要早买,而且有能力的话不要怕压力,争取一步到位]]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只要努力,只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轻松]]

[[性格决定命运]]

[[2012年不取消调控,还有房价维稳顺利换届考虑]]

[[洼地最终都会被填平,多数城市是早买胜于晚买]]

[[西部]]

[[短期波动属于正常现象,需要关注的是长期趋势]]

[[对于具备投资属性的商品,供求关系是指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

[[早买的风险小于晚买]]

[[小开发商的房子能不能买?]]

[[大兴土木搞建设的城市,房价都底不了]]

[[天子脚下:二手老房买得好,拆迁补偿少不了]]

[[3万入手北京四环,你也是幸运的]]

[[君为贵,商人、技工次之,农民为轻,打工人为底]]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关于房贷]]

[[买卖商品房会逐渐变成富人的游戏]]

[[政府还是更在意农民问题]]

[[治国需要用贪官、反贪官]]

[[二线城市典型代表]]

[[关于商铺和住宅投资]]

[[关于房产调控]]

[[关于房产税]]

[[老公房的拆迁问题]]

[[投资新房还是老公房]]

[[高端盘有房价带动作用]]

[[买房和没买房的差距]]

[[房产交易历史]]

[[契税的历史]]

[[廉租房的历史]]

[[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房产到期]]

[[买学区房问题]]

[[历史的结局]]

[[人口普查]]

[[买房难之回不去的乡 & 拉美人过得比你想象的好]]

[[北京西三旗]]

[[买房争取一步到位]]

[[收入稳定的家庭如何买房]]

[[贷款还是全款]]

[[00后的买房需求从何而来]]

[[意大利的住房模式]]

[[北京远洋山水]]

[[精英的资产]]

[[北京三环塔楼]]

[[普通人买房的未来]]

[[北京房价超香港]]

[[中国的新闻不可信,精英的有钱是你想象不到的]]

[[限贷对精英没用]]

[[外国国籍在中国生活是更好的选择]]

[[分期付款买房,如果房价上涨,很容易毁约 & 自住要选大品牌开发商]]

[[通货膨胀和房价的关系]]

[[南京买房分析 & 买房要做好调查分析工作]]

[[中国的朝代更替]]

[[读史读的不是故事,还是找历史规律,以古鉴今]]

[[贵阳]]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深圳 & 昆明仇书记 & 通货膨胀体制内高枕无忧、体制外自求多福]]

[[长春]]

[[佛山]]

[[首付提高的逻辑]]

[[四线城市]]

[[苏州工业园]]

[[住房公积金利率]]

[[公务员小区牛逼]]

[[房屋朝向只要不是纯北西就行 & 买房首选市中心、公园地产]]

[[俄罗斯]]

[[珠海 & 唯一自住房不只是投资 & 调控是最佳的选房时机]]

[[经济崩溃,最后接盘的是老百姓]]

[[命运之矛]]

[[除非外族入侵或全国大饥荒,否则双轨制决定了房价不会崩盘]]

[[kkndme聊北宋、唐朝]]

[[宋代房奴]]

[[王安石的青苗法之国家出政策的动机]]

[[什么是社会公平]]

[[还是有很多有钱人]]

[[开发商思维]]

[[郑州有前景]]

[[张献忠屠川]]

[[洪秀全、黄巢、李自成]]

[[朱元璋]]

[[曹参治国]]

[[晁错]]

[[民营小企业的老板和打工者]]

[[郭解]]

[[2010年的中国房地产]]

[[精英人群的平均收入决定房价]]

[[内地不是香港、海南]]

[[历史是一面镜子]]

[[买房一次性到位比较好]]

[[一线和二线]]

[[吕后篡权]]

[[小产权房]]

[[商铺和住宅]]

[[体制内外]]

[[2010年的上海]]

[[买房:物业与房贷]]

[[收紧住房贷款]]

[[买房:物业与房贷]]

[[体制内的28原则]]

[[贾谊]]

[[年轻人要早买房]]

[[不要低估通货膨胀]]

[[二三线城市与重庆]]

[[城区和郊区]]

[[守着金碗要饭吃]]

[[人制的社会,人就是制度]]

[[准公务员的好处]]

[[小城市房价会因为人民币贬值涨价,但依然难变现]]

[[一线杭州]]

[[转篇文章:一个忽悠了几亿中国人的伪概念:所谓“中国房地产泡沫”]]

[[拆迁补偿]]

[[城市底层]]

[[农村自来水]]

[[袁盎]]

[[二三线城市,选新城还是老城]]

[[在中国,普通人手上闲钱不多的人被剥削]]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人的前程有的时候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西安与重庆]]

[[谢国中「空置率」]]

[[打工不如有一技之长的小老板]]

[[讲故事含沙射影ZG之房子不属于市场经济]]

[[西五环内的别墅,是相当稀缺的资源]]

[[调控降房价是刚需的一厢情愿]]

  • [[1、人人都有居住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 [[2、房子太贵了,租售比严重不合理,空置率太高,人均收入太低,早晚要崩盘]]

  • [[3、房价上涨造成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变得困难]]

[[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只要关系到某个群体的利益,就一定会被修饰导致失真]]

id:: 67013d96-afa6-434b-b858-ef19cc36f40b

[[房价持续上涨的本质是稀缺性让好房子成为资金最好的去处]]
[[民生问题]]
[[房产税的制定原则]]
[[维稳的本质是人民能吃饱饭]]

id:: 67013d96-34aa-4f5d-9276-21d06f6970da

id:: 67013d96-4668-4963-a675-e70419101f27

[[垄断可以控制价格,维持稳定]]
#card 体制内的住房问题有国家保驾护航 #card

  • 回头还说公租房

在私企打过工的都知道,毫无归属感可言,老板脑袋一发热,随时让员工卷铺盖卷走人。那是要多没保障有多没保障。原因是社会关系,关键客户,都掌握在老板一个人手里,员工就是打个下手,一不爽了,就换人呗。

统治者可知道不能这么用人的。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要想正常运转,必须得让手下的和自己的利益一致。如果自己吃肉,手下的连汤都没得喝,这个机器就转不动了。

因此,在房价高涨的时代,保障房才成为中央默认的公务员房、垄断企业房。
公租房首要解决的就是手下里面最底层人士的住房问题。
我认为针对于体制内来说,无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的初级员工,都可以通过所在单位申请公租房,公租房的租金会略低于市场,主要是单位一定会提供补贴。
体制外对公租房的申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体制内的住房问题不难解决]]
id:: 676805f1-0ace-4f05-9dc9-34b391f48521

id:: 67013d96-f028-4d1d-84b9-a78e27224f1b

[[农产品价格的抬头会导致物价全面上涨,但国家不会坐视不管且有能力管]]
#card 资金会在优质资产之间流动,而决定优质资产价格的是精英阶层的购买力 #card

  • 一线城市仍然沉默,国家队在积极运动。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上涨的成交量的回升却给了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这是资金运动的规律。国家队对一线城市的布局,迫使资金流向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相对(与一线城市相比)不高的价位给出了较大上升空间的预期。

全国富人买北京上海,全省富人买省会,房价的合理性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本地平均收入来衡量。精英阶层的购买力才是关键。

#card 资金流向规律决定了农产品和资产价格总有一个要涨,人为压制,一定会按下葫芦浮起瓢 #card

  • 明年物价进入持续上涨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在资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巨量资金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或者推动房价上涨是一个必须的选择。

今年政府用行政手段严厉打击蒜和绿豆价格的暴炒,基本上没有起到作用,资金有自己的运作规律,光靠拿张悟本出气也不能解决问题。

#card 资金流向规律决定了洼地不会一直是洼地 #card

  • 二三线城市的房价的上涨使与一线城市的差价缩小,为一线城市的发力提供了动能。

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ard 房价暴涨是相对于钱而言的,不是相对于实际购买力而言的 #card

  • tjOOSAN:

。。。。。。暴涨之后。。。。。。

我们不就是第二个日本吗?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现在是谁在决定?国家!

国家的经济结构决定的。制造业的资金都进入房地产了。能不涨吗?普通人有几个可以够炒房资格的?

日本 当初也是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的根本也不应脱离,国家的经济实力!!

还暴涨?怎么涨?再涨都够去美国买房了!! 你这不扯淡么

kkndme:

中国和日本最大的不同在于日本的货币是开放的,中国的不是,是不能自由兑换的。

暴涨是相对于钱而言的,不是相对于实际购买力而言的。

80年代工资200多块钱一个月的时候,是不能想象90年代末北京城区5000每平米的房价的。那时候万元户已经是富人的代表了。

90年代末工资1000块钱的时候是不能想象现在30000一平米的房价的。90年代的100万绝对是富裕群体。可现在连个中产都算不上。

货币的持续贬值你没有考虑

#card 集中发展大城市是导致优质土地稀缺的原因 #card

  •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牺牲全国大多数城市和乡村,来保证北上广深及大部分省会城市的繁荣才是造成土地稀缺的愿意。

土地有的是,房子有的是,但好位置的土地和房子并不多。

一方面大量的小县城和乡镇、村庄人口锐减,因为缺乏谋生手段不得不背景离乡外出打工,另一方面超大型城市越来越拥挤,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

这就是中国集中发展极少数标杆城市所造成的呀,也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中国金子塔式的收入结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

#card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同的国情决定了采取同样的政策结果可能是南辕北辙 #card

  • 博古才能通今,不了解历史无法治理国家,不了解历史也无法对事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我们的今天本来就是历史的延续,前人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不是一句话就可以抹杀的。

因为秦以后漫长帝国时代的大一统,才会把中央集权延续到现在。

而西方封建时代延续到地理大发现,诸侯割据王国、公国、侯国林立为现代的西方提供了民主制度的可能。

在制度上完全的不可比性,使向国际接轨成为了笑话。

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与西方接轨,甚至堂而皇之的超过西方,体制外的工资则与非洲结果,也算是国际化了。

#card ## 屁股决定脑袋,人民不知厉害关系选房子,政府选农产品

  • 对于渴望拥有一套产权住房的都市小白领对希望房价狂降已经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他们赞成农产品价格放开,让资金炒作农产品,而离开房地产市场。理由很简单,一套房子一涨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大米小麦,一斤就算涨到10块,也根本不能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

如果我国农产品价格是开放的,资金流向大米、小麦、猪肉,并且允许囤积,房地产一定会下跌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我们看到的绝不是10块钱一斤的大米、小麦,而是500块钱、1000块钱一斤的大米、小麦。

我国将会出现大面积的饥荒,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底层人士饿死街头,社会将出现大的动荡。

而产权房屋价格的上涨牺牲的主体只是体制外部分都市白领的利益,换来的不过是网络上没完没了的牢骚和咒骂。

巨量资金必须有地方去,如今面临的房地产和农产品之间的选择,你认为政府会怎么做?

#card 各个阶层的住房问题都安排的妥妥的
#card 顶层的岁月静好来自于底层的负重前行
#card 资金终会流向具有稀缺性的资产
#card 土地的稀缺决定了大多数人永远买不起想买的房子
#card 一二线买房只会越来越难,最终租房会成为主流

  • 在北京一个年薪15万的普通家庭仍然买的起房,在五环外,只是你愿不愿意买。

  • 但以后一个年薪15-20万的普通家庭买房子,即使是五环外的,也只能是梦想了。

  • 租房将成为今后小白领主流的生活方式。

#card 如果房价不涨,那其他产品会怎么涨

[[城中村不会长期存在]]

#card 三四线城市的未来
id:: 67deb4c0-7f92-4785-b76e-69d2d9e6e2ec

#card 购买房价基数低的省会城市,怎么都不会亏的
#card 公租房的量级不会冲击到商品房市场
id:: 67cc015d-55c6-4da9-9f6d-2a39214c3030

#card 权利让革族成为苗族的一支
#card 房价是否会跌,如果会,会怎么跌
#card 通货膨胀是减缓灭亡最好的良药
#card 房产投资的几点建议
id:: 67cc0165-7147-48be-8365-feaeeb7d32be

#card 经济适用房都是内部分配的
[[普通人怎么办:尽早买房,努力挣钱抵御通胀]]

#card 房价会出现很多上下波动
#card 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card 当个农民也要懂政策,要顺政策而为
#card 存钱不如存资产,钱会贬值,资产会升值
#card 房子越早买越好,政府想钱想疯了
#card 利益才是政府行为的指挥棒
#card 建议一定是建立在严肃考察的基础上
#card 石家庄
#card 远离垃圾人
#card 高房价或许有天会崩盘,但你等不到那一天
#card 房子不仅要早买,而且有能力的话不要怕压力,争取一步到位
#card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只要努力,只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轻松
#card 性格决定命运
#card 2012年不取消调控,还有房价维稳顺利换届考虑
#card 洼地最终都会被填平,多数城市是早买胜于晚买
#card 西部
#card 短期波动属于正常现象,需要关注的是长期趋势
#card 对于具备投资属性的商品,供求关系是指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
#card 早买的风险小于晚买
#card 小开发商的房子能不能买?
#card 大兴土木搞建设的城市,房价都底不了
#card 天子脚下:二手老房买得好,拆迁补偿少不了
#card 3万入手北京四环,你也是幸运的
#card 君为贵,商人、技工次之,农民为轻,打工人为底
#card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card 关于房贷
#card 买卖商品房会逐渐变成富人的游戏
#card 政府还是更在意农民问题
#card 治国需要用贪官、反贪官
#card 二线城市典型代表
#card 关于商铺和住宅投资
#card 关于房产调控
#card 关于房产税
#card 老公房的拆迁问题
#card 高端盘有房价带动作用
#card 买房和没买房的差距
#card 房产交易历史
#card 契税的历史
#card 廉租房的历史
#card 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card 房产到期
#card 买学区房问题
#card 历史的结局
#card 人口普查
id:: 67cc0165-f2f3-49a8-a13c-944465ecc6a3

#card 买房难之回不去的乡 & 拉美人过得比你想象的好
[[北京西三旗]]

#card 买房争取一步到位
#card 收入稳定的家庭如何买房
#card 贷款还是全款
#card 00后的买房需求从何而来
#card 意大利的住房模式
#card 北京远洋山水
#card 精英的资产
#card 普通人买房的未来
#card 北京房价超香港
#card 中国的新闻不可信,精英的有钱是你想象不到的
#card 限贷对精英没用
#card 外国国籍在中国生活是更好的选择
#card 分期付款买房,如果房价上涨,很容易毁约 & 自住要选大品牌开发商
#card 通货膨胀和房价的关系
#card 南京买房分析 & 买房要做好调查分析工作
id:: 67cc016a-3355-44ee-ac8b-5a011fbd3c33

#card 中国的朝代更替
id:: 67cc016a-dccc-49e8-a2cb-f38e95a09696

#card 读史读的不是故事,还是找历史规律,以古鉴今
#card 贵阳
#card 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card 深圳 & 昆明仇书记 & 通货膨胀体制内高枕无忧、体制外自求多福
#card 长春
#card 佛山
#card 首付提高的逻辑
#card 四线城市
#card 苏州工业园
#card 住房公积金利率
#card 公务员小区牛逼
#card 房屋朝向只要不是纯北西就行 & 买房首选市中心、公园地产
#card 俄罗斯
#card 珠海 & 唯一自住房不只是投资 & 调控是最佳的选房时机
#card 经济崩溃,最后接盘的是老百姓
#card 命运之矛
#card 除非外族入侵或全国大饥荒,否则双轨制决定了房价不会崩盘
#card kkndme聊北宋、唐朝
id:: 67cc016a-053a-48ee-96a0-c63b4fd7a1bc

#card 王安石的青苗法之国家出政策的动机
#card 什么是社会公平
#card 还是有很多有钱人
#card 开发商思维
#card 郑州有前景
#card 张献忠屠川
#card 洪秀全、黄巢、李自成
#card 朱元璋
#card 曹参治国
#card 晁错
#card 民营小企业的老板和打工者
#card 郭解
#card 2010年的中国房地产
#card 精英人群的平均收入决定房价
#card 内地不是香港、海南
#card 历史是一面镜子
#card 买房一次性到位比较好
#card 一线和二线
#card 吕后篡权
#card 小产权房
#card 商铺和住宅
#card 体制内外
#card 2010年的上海
#card 收紧住房贷款
[[买房:物业与房贷]]

  • fallenleafe:

关注本贴多日,非常欣赏楼主的睿智和理性。
小女子也是上海众多买房人之一,目前所谓单身剩女,得家人支持有一百五十万的首付金。基本确定买在内环交通方便的次新房(老公房停车太成问题)。
对上海浦西内环内的诸多区位和楼盘做过研究,发现离地铁近的同时能有苏州河景观的房源最具性价比,满足交通性和景观稀缺性的双重优势(上海内环内几乎没什么安静同时又具有自然资源的地方)。
现在基本确定了两个小区,比较纠结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个问题,一个是小区管理和区位优势明显单价在3万3左右,另一个区位和管理比较差,名声不好,但是面苏州河的独一无二景观,单价在3万左右。从小区管理的角度,我也认可楼主的看法,管理好的小区升值空间大,管理差的小区由于群租问题严重,目前价格偏低,但是这个软件问题在日后随着自住率的提高貌似也能解决。究竟我该选一个景观资源非常稀缺的管理和配套相对较差的小区,还是一个相对成熟价格稍高同时综合配套比较好的小区?那个小区比较有保值和投资优势?
第二个问题,目前的月收入税后刚过万元,如果拿150万的首付买一房大概80平左右,是比较轻松的,月供不成问题(目前租的一室一厅租金3500,已经可以做为还贷资金了)。但是考虑长远问题和一些小户型的局限性,非常想投资一套能长久居住的两房甚至三房(众所周知,一个小区里好的位置总是留给最大的户型)。这样的话,大概一套就要在320万甚至350万,我需要每月还贷1万2左右,基本和我的月工资持平。从个人观点来看,我比较想冒这个风险,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首付降低到3成左右,留出三十万左右的还贷资金用以应付前面两至三年的还贷。由于目前单身,两至三年后也许家庭收入就可以完全承受这个月供。即使还是单身,目前事业发展良好,对2年后的收入在2万以上很有信心,因此还是认为可以目前阶段多点勇气,目光长远,以保证日后生活安康。
不知道楼主怎么看这个问题?如果是房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也许更该相信我的工资也会持续上涨,是否我看问题太乐观?贷款200万的风险是不是会太大?

  • kkndme:

  • 第一个问题:物业管理对于小区的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物业管理才能让人居住舒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软件的提升往往比硬件的提升难度更大。物业很差的景观楼盘,可以比喻为鲜花丛中的一坨屎,周边环境再好,它也是一坨屎。一坨屎能否脱胎换骨变成黄金,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个问题:是否承受较高月供,取决于你对未来的预期,所以你要仔细分析你的行业前途,如果你所处的行业告诉成长,或者你的能力职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你可以承受较高的月供。
    一般来说月供不要超过全部收入的70%,如果超过这个边际,就会有较大风险。

#card 体制内的28原则
#card 贾谊
#card 年轻人要早买房
#card 不要低估通货膨胀
#card 二三线城市与重庆
#card 城区和郊区
#card 人制的社会,人就是制度
准公务员的好处

#card 小城市房价会因为人民币贬值涨价,但依然难变现
一线杭州

#card 转篇文章:一个忽悠了几亿中国人的伪概念:所谓“中国房地产泡沫”
#card 城市底层
#card 农村自来水
#card 袁盎
#card 二三线城市,选新城还是老城
#card 在中国,普通人手上闲钱不多的人被剥削
#card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card 人的前程有的时候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card 西安与重庆
#card 谢国中「空置率」
#card 打工不如有一技之长的小老板
id:: 67cc0174-e658-4f3d-9431-fb5c9f4523a1

#card 讲故事含沙射影ZG之房子不属于市场经济
id:: 67cc0178-315d-4e40-b0f6-f59a08e5394d

id:: 67cc0178-f35a-4416-bab8-e9bd1a5d2ace

#card 保钓事件之死要面子活受罪
#card 地级市买房


@Effective learning Twenty rules of formulating knowledge

1 Do not learn if you do not understand :-> 如果不理解不如不学
2 Learn before you memorize :-> 先学再记

  • 对学习的知识建立一个整体印象

3 Build upon the basics :-> 从基础开始
4 Stick to the minimum information principle 最小信息原则 :<-> cards should never ask about more than one thing

  • 之前多个合在一起的正则卡片学习体验很差

5 Cloze deletion is easy and effective :-> 填空简单而有效
6 Use imagery :-> 图片
7 Use mnemonic techniques :-> 使用助记技巧
8 Graphic deletion is as good as cloze deletion :-> 图片填空
9 Avoid sets :-> 避免答案是一大堆正确但是无序的集合
10 Avoid enumerations :-> 避免枚举类型,比如字母表
11 Combat interference :-> 对抗干扰,如何处理容易混淆的问题。尽早处理。

  • 利用自己特殊的例子辅助记忆

12 Optimize wording :-> 优化措辞,减少多余信息
13 Refer to other memories :-> 相互链接记忆
14 Personalize and provide examples :-> 建立材料与个人的联系并给出例子
15 Rely on emotional states :-> 借助情绪状态

  • 使用当前状态记忆,比如你在失落的时候记住一个单词,再次失落时可能想起这个单词

16 Context cues simplify wording :-> 利用上下文简化记忆(标注是哪一个领域的问题等)
17 Redundancy does not contradict minimum information principle :-> 冗余但不违背最小信息原则

  • 冗余是比需要的信息更多的信息。最小信息不代表字符数最小

  • 从多个角度记忆同一个内容

18 Provide sources :-> 提供信息来源
19 Provide date stamping :-> 提供时间标记
20 Prioritize :-> 明确优先级调整阅读顺序

  • effective learning is all about prioritizing. In incremental reading you can start from badly formulated knowledge and improve its shape as you proceed with learning (in proportion to the cost of inappropriate formulation). If need be, you can review pieces of knowledge again, split it into parts, reformulate, reprioritize, or delete. See also: Incremental reading, Devouring knowledge, Flow of knowledge, Using tasklists

@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大趋势 旧

[[Summary]] 地理位置不同决定中国和西方的发展走出不同的道路,政府在两种文化中扮演非常不同的角色。

一 、 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 ;

  • 地理环境

    • 农业文明

      • 农业文明的基础是光合作用 , 它把太阳能转化成农作物和可畜养动物 , 而动植物都依赖土地 。 这就意味着土地的大小决定了农业产出和所能负担的人口数量 。

      • 在整个农业文明的历史中 , 土地的稀缺性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

      • 某个社会一旦拥有更多的土地 , 就会产生更多的人口 , 当人口多到一定程度 , 超过土地大小所能承载的极限 , 就会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

      • 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上 , 这样的争战数不胜数 。 最终的胜者是那些发明出一种大规模动员人民的方式的社会 ,也就是政治组织形式比较完善的社会 。

        • 政治贤能制 ( Political Meritocracy )

          • 改变过去政治权力通过血缘关系来分配和传承

          • 秦国商鞅变法开创任人唯贤的制度

    • 海洋文明

      • 地理大发现

        • 欧洲发现美洲大陆的概率远远高于中国

        • 美洲的土地避免欧洲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 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

        • 经济贤能制 ( Economic Meritocracy )

        • 农业文明是由光合作用原理决定的 , 光合作用对能量转换的极限受制于土地的大小 。 土地的大小有自然的上限 , 因此农业文明的经济是短缺经济 。

        • 而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明能够释放出持续的 、 复利式的经济增长的动力 , 将农业时代的短缺经济转变为富足经济 。

二 、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及近四十年的经济奇迹 ;

  • 现代文明的本质并非政治制度 , 而是自由市场经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

    • 中国的成功说明政治民主并不是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 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体系,三合一市场机制

    • “ 三合一市场机制 ” , 就是中央政府 、 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

      • 中央政府制定战略,提供资源支持,调节经济周期。

      • 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竞争,为商业公司提供总部式服务。

    • 三合一市场机制缺点

      • 当地方政府像企业一样提供商业服务时 , 它们会要求租金 , 有些官员甚至会以权谋私 , 要求企业直接把租金支付给个人 。

      • 因此 , 这种模式在创造了超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 , 也催生了严重的贪腐 、 寻租 、 环境污染恶化 、 不同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 、 不可持续的贫富分化 , 和高度依赖债务的经济 , 因为债务是中央政府用来缓和经济周期起伏的主要方式之一 。

  • 反全球化运动和各种民粹主义政治运动

    • 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和最大的工业国时 ,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没有达到9%的增速来适应这么多的产出 。

    • 全球化的结果之一是 , 那些原本发达的工业大国正在失去其工业上的优势基础 。 而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带来的好处又集中地过度分配给了科技与金融领域中的精英们 , 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 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 。

三 、 当前投资人尤其是海外投资人对中国的悲观情绪 ;

  •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运动两个目标

    • 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加强对整个国家社会的掌控 ;

      • 加强党的领导也带来了更加稳定的政府 、 稳定的国家 , 和稳定 、 持续 、 共同 、 单一的大市场 。
    • 为中国继续创造中高速 ( 相对于超高速 ) 的 、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

  • [[中美贸易战]]

    • 章家敦 ( Gordon Chang ) 2001年所写的 《 中国即将崩塌 》 (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 )

    • [[供给侧改革]]降低中国经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净出口占中国 GDP 的比例下降。

四 、 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 今天中国与西方的位置 ;

  • 刘易斯拐点

    • 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 , 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从过剩变到短缺
  • 过了刘易斯拐点后,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黄金时代

    • 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对生产设备的投资以提高产出 , 同时迎合满足雇员的需求 , 增加工资 , 改善工作环境和生产设备等等 。

    • 在这个时期 , 因为劳动人口已经开始短缺 , 经济发展会导致工资水平不断上升 , 工资上升又引起消费水平上升 , 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也会上升 , 这样公司的利润也会上升 , 形成了一个互相作用 、 向上的正向循环 。

    • 这个阶段中 , 几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 同时会形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消费社会 , 整个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

  • 刘易斯拐点的被追赶阶段

    • 企业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海外其他新兴经济会变更更加有吸引力,企业开始转移投资。

    • 这一阶段 , 经济仍然在发展 , 但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对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已经不再均衡 。 劳工需要靠自己生存 。

    • 那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 , 比如科学技术 、 金融 、 国际市场类的工作回报会很高 , 资本的海外回报也会很高 。

    • 但是社会的总体工资水平会停滞不前 , 国内投资机会大大减少 。

  •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政府宏观政策的作用

    • 在早期工业化过程中 , 政府的财政政策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 投资基础设施 、 资源 、 出口相关服务等都有助于新兴国家迅速进入工业化状态 。

    • 进入到后刘易斯拐点的成熟阶段以后 ,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消费 , 处在市场前沿的私人部门企业家更能把握市场瞬息万变的商机 。 此时依靠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投资就开始和私营部门的投资互相冲突 、 互相竞争资源 。 这一时期 , 货币政策更能有效地调动私营部门的积极性 , 促进经济发展 。

    • 到了被追赶阶段 , 因为国内投资环境恶化 , 投资机会减少 , 私营部门因海外投资收益更高 , 而不愿意投资国内 。 此时政府的财政政策又变得更为重要 , 它可以弥补国内的私营部门投资不足 , 居民储蓄过多而消费不足 。 反而货币政策在这一阶段会常常失灵 。

    • 但是因为政府的惯性比较强 , 所以常常当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变化时 , 政策的执行仍然停留在上一个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中 。

五 、 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

  • 工程师红利

    • 现代文明的基础是现代科技和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 , 与政治组织方式关系不大 。 而技术密度却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 。

    • 类似于之前的农业人口红利?

  • 城市化率

    • 新的城市化人口在获得社会福利后,会成为新的消费者。
  • 高储蓄率

    • 支持城市化、支持建设、支持制造业升级

    • 高债务水平

      • 中国以银行债务为主,股票市场及股权融资占整体融资比例很低。

      • 中国政府想做的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融资结构 , 大大增加股权的权重 , 减少债务所占比例 。

      • 资本市场改革将成为解锁高债务比问题和提高融资效率的关键 。

        • “科创板 ” 会采用与美国相同的模式 , 即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注册制资本发行 , 而非以前的审批制 。
  • 中国政府在处理重大问题 、 危机时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 比如中国政府在中美贸易冲突问题上已经调整了与美国谈判的策略 , 也改变了之前对私营企业家的一些处理方式和对私营企业的借贷政策 , 尤其是在证券市场暴跌中对私营企业金融股权的处理等等 。
  • 东亚同样受儒教影响的国家 、 地区的发展历程对预测中国经济前景具有启发意义

与[[价值投资]]相关的看法

  • 关注对未来大概率正确的预测,分析尽量保持客观理性 , 摒弃任何意识形态及情感带来的偏见 。

  • 作为基本面投资人 , 我们为什么现在投资中国呢 ? 因为在那里我们仍然能够发现一些优秀龙头企业 , 它们比西方的同类公司更便宜 , 而且增长速度更快 。 这就是我们在中国投资的逻辑。

  • 我们是自下而上的投资者 。 我们的投资一般不受整体宏观环境的影响 。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讨论这些问题 , 是因为我们所投资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与它们所在国家的命运也是息息相关的 。 所以我们要对这个国家有一个粗略的认知 。 这种认知不一定要非常精确 , 也不需要时时正确 。 我们只需要对所投注的国家未来20年或30年的情况有个大致的推测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分析 , 为什么我们要思考这些问题 。


@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大趋势

[[Summary]] 地理位置不同决定中国和西方的发展走出不同的道路,政府在两种文化中扮演非常不同的角色。

一 、 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 ;

  • 地理环境

    • 农业文明

      • 农业文明的基础是光合作用 , 它把太阳能转化成农作物和可畜养动物 , 而动植物都依赖土地 。 这就意味着土地的大小决定了农业产出和所能负担的人口数量 。

      • 在整个农业文明的历史中 , 土地的稀缺性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

      • 某个社会一旦拥有更多的土地 , 就会产生更多的人口 , 当人口多到一定程度 , 超过土地大小所能承载的极限 , 就会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

      • 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上 , 这样的争战数不胜数 。 最终的胜者是那些发明出一种大规模动员人民的方式的社会 ,也就是政治组织形式比较完善的社会 。

        • 政治贤能制 ( Political Meritocracy )

          • 改变过去政治权力通过血缘关系来分配和传承

          • 秦国商鞅变法开创任人唯贤的制度

    • 海洋文明

      • 地理大发现

        • 欧洲发现美洲大陆的概率远远高于中国

        • 美洲的土地避免欧洲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 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

        • 经济贤能制 ( Economic Meritocracy )

        • 农业文明是由光合作用原理决定的 , 光合作用对能量转换的极限受制于土地的大小 。 土地的大小有自然的上限 , 因此农业文明的经济是短缺经济 。

        • 而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明能够释放出持续的 、 复利式的经济增长的动力 , 将农业时代的短缺经济转变为富足经济 。

二 、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及近四十年的经济奇迹 ;

  • 现代文明的本质并非政治制度 , 而是自由市场经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

    • 中国的成功说明政治民主并不是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 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体系,三合一市场机制

    • “ 三合一市场机制 ” , 就是中央政府 、 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

      • 中央政府制定战略,提供资源支持,调节经济周期。

      • 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竞争,为商业公司提供总部式服务。

    • 三合一市场机制缺点

      • 当地方政府像企业一样提供商业服务时 , 它们会要求租金 , 有些官员甚至会以权谋私 , 要求企业直接把租金支付给个人 。

      • 因此 , 这种模式在创造了超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 , 也催生了严重的贪腐 、 寻租 、 环境污染恶化 、 不同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 、 不可持续的贫富分化 , 和高度依赖债务的经济 , 因为债务是中央政府用来缓和经济周期起伏的主要方式之一 。

  • 反全球化运动和各种民粹主义政治运动

    • 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和最大的工业国时 ,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没有达到9%的增速来适应这么多的产出 。

    • 全球化的结果之一是 , 那些原本发达的工业大国正在失去其工业上的优势基础 。 而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带来的好处又集中地过度分配给了科技与金融领域中的精英们 , 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 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 。

三 、 当前投资人尤其是海外投资人对中国的悲观情绪 ;

  •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运动两个目标

    • 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加强对整个国家社会的掌控 ;

      • 加强党的领导也带来了更加稳定的政府 、 稳定的国家 , 和稳定 、 持续 、 共同 、 单一的大市场 。
    • 为中国继续创造中高速 ( 相对于超高速 ) 的 、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

  • [[中美贸易战]]

    • 章家敦 ( Gordon Chang ) 2001年所写的 《 中国即将崩塌 》 (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 )

    • [[供给侧改革]]降低中国经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净出口占中国 GDP 的比例下降。

四 、 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 今天中国与西方的位置 ;

  • 刘易斯拐点

    • 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 , 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从过剩变到短缺
  • 过了刘易斯拐点后,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黄金时代

    • 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对生产设备的投资以提高产出 , 同时迎合满足雇员的需求 , 增加工资 , 改善工作环境和生产设备等等 。

    • 在这个时期 , 因为劳动人口已经开始短缺 , 经济发展会导致工资水平不断上升 , 工资上升又引起消费水平上升 , 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也会上升 , 这样公司的利润也会上升 , 形成了一个互相作用 、 向上的正向循环 。

    • 这个阶段中 , 几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 同时会形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消费社会 , 整个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

  • 刘易斯拐点的被追赶阶段

    • 企业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海外其他新兴经济会变更更加有吸引力,企业开始转移投资。

    • 这一阶段 , 经济仍然在发展 , 但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对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已经不再均衡 。 劳工需要靠自己生存 。

    • 那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 , 比如科学技术 、 金融 、 国际市场类的工作回报会很高 , 资本的海外回报也会很高 。

    • 但是社会的总体工资水平会停滞不前 , 国内投资机会大大减少 。

  •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政府宏观政策的作用

    • 在早期工业化过程中 , 政府的财政政策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 投资基础设施 、 资源 、 出口相关服务等都有助于新兴国家迅速进入工业化状态 。

    • 进入到后刘易斯拐点的成熟阶段以后 ,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消费 , 处在市场前沿的私人部门企业家更能把握市场瞬息万变的商机 。 此时依靠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投资就开始和私营部门的投资互相冲突 、 互相竞争资源 。 这一时期 , 货币政策更能有效地调动私营部门的积极性 , 促进经济发展 。

    • 到了被追赶阶段 , 因为国内投资环境恶化 , 投资机会减少 , 私营部门因海外投资收益更高 , 而不愿意投资国内 。 此时政府的财政政策又变得更为重要 , 它可以弥补国内的私营部门投资不足 , 居民储蓄过多而消费不足 。 反而货币政策在这一阶段会常常失灵 。

    • 但是因为政府的惯性比较强 , 所以常常当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变化时 , 政策的执行仍然停留在上一个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中 。

五 、 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

  • 工程师红利

    • 现代文明的基础是现代科技和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 , 与政治组织方式关系不大 。 而技术密度却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 。

    • 类似于之前的农业人口红利?

  • 城市化率

    • 新的城市化人口在获得社会福利后,会成为新的消费者。
  • 高储蓄率

    • 支持城市化、支持建设、支持制造业升级

    • 高债务水平

      • 中国以银行债务为主,股票市场及股权融资占整体融资比例很低。

      • 中国政府想做的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融资结构 , 大大增加股权的权重 , 减少债务所占比例 。

      • 资本市场改革将成为解锁高债务比问题和提高融资效率的关键 。

        • “科创板 ” 会采用与美国相同的模式 , 即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注册制资本发行 , 而非以前的审批制 。
  • 中国政府在处理重大问题 、 危机时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 比如中国政府在中美贸易冲突问题上已经调整了与美国谈判的策略 , 也改变了之前对私营企业家的一些处理方式和对私营企业的借贷政策 , 尤其是在证券市场暴跌中对私营企业金融股权的处理等等 。
  • 东亚同样受儒教影响的国家 、 地区的发展历程对预测中国经济前景具有启发意义

与[[价值投资]]相关的看法

  • 关注对未来大概率正确的预测,分析尽量保持客观理性 , 摒弃任何意识形态及情感带来的偏见 。

  • 作为基本面投资人 , 我们为什么现在投资中国呢 ? 因为在那里我们仍然能够发现一些优秀龙头企业 , 它们比西方的同类公司更便宜 , 而且增长速度更快 。 这就是我们在中国投资的逻辑。

  • 我们是自下而上的投资者 。 我们的投资一般不受整体宏观环境的影响 。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讨论这些问题 , 是因为我们所投资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与它们所在国家的命运也是息息相关的 。 所以我们要对这个国家有一个粗略的认知 。 这种认知不一定要非常精确 , 也不需要时时正确 。 我们只需要对所投注的国家未来20年或30年的情况有个大致的推测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分析 , 为什么我们要思考这些问题 。


@天空之城:拉马努金式思维训练法

[[拉马·努金]]一位来自 印度 的数学天才,凭借直觉和灵感产生几千个数学公式,经过验证大部分公式是正确的。
卡尔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概要,有结论但是没有详细证明 #card

  • 通过用自己的方法去重构或者重新证明一些已知问题或结论。

机器学习中的拉马努金式思维训练法 #card

  • 首先,看一下论文的标题,你能否从论文标题猜出作者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能否从论文标题大致猜出作者用的什么方法?

    • 如果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可以试图恢复作者方法的细节信息,或者自己提出自己的重建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去看论文的摘要,那里会给你提供更多的信息,再次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 如果看完摘要,两个问题的答案依然是否定的,那么可以去看下论文里面的方法图示,之后再次问自己上面两个问题。

  • 如此迭代,像慢慢拼出一副拼图一样,逐步释放给自己更多信息,争取让自己用最少的信息量重建出作者的方法,或者根据已知线索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 然后,到了这一步,你一定已经尝试着猜测着去恢复出你认为作者使用的方法,或者提出了自己的方法。此时你可以去论文里大致看下你猜的对不对,如果猜的不对,问自己下列问题:

    • 你的方法和作者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 各自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 哪个更好些?

[[@Item2Vec: Neural Item Embedding f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 标题 #card

    • 使用神经网络训练 Item Embedding

    • CF 使用 Rating Matrix 数据

    • 分析可能的技术方案

      • 无监督方法

        • 用 word2vec 训练 item embedding
      • [[Triplet Loss]]

        • <item1+,item2+,item-> item1 和 item2 来自同一用户序列中里的商品,item- 为随机选择负例。item1 和 item2 的分数要高于 item1 和 item- 的分数
  • 摘要#card

    • [[Abstract]]

如何判断哪个工作有价值? #card

  • 首先,先看实验部分,如果效果有特别明显的提升,那么这篇论文绝对是值得看的,无论它的方法是简单还是复杂;

  • 而如果效果有提升但是幅度不是很大,我觉得这种工作可看可不看,可以加上一个辅助判断。

    • 辅助判断是:如果方法比较复杂(除非整个思路框架非常新),建议直接扔了不看,有这时间不如去听会歌放松放松,我估计这不会给你的知识更新带来任何损失;

    • 而如果方法比较简洁,那么看你心情,心情好就看,心情不好就不看。

    • 怎么样,这个标准还是很随性很好执行的吧?不用谢。

[[知无涯者]] 拉马努金在英国处境不佳,一直急于发表自己的两部公式笔记,以期待因此能得到人们的肯定。 #card

  • 哈代把拉玛努金拉到莱恩图书馆,指着一排排陈列整齐的书籍对他说:“人这一生获得荣誉的方式有很多种,对我们来说,被选为院士就是一种。但在我看来,如果在我们离世之后,能在莱恩图书馆里,留下一笔遗产,才是最伟大的。这里有《保罗书信》,米尔顿的诗文,有《摩根圣经》,它们都很伟大,但在我这个搞数学的人看来,最重要的一部还是牛顿的《数学原理》。牛顿的著作是这个物理世界的代表,而你的笔记是数学抽象世界的代表,牛顿也花了很长时间来证明自己,因此我们才有义务要把这些证明出来。一旦我们成功了,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些笔记在这里会有一席之地。”

[[@刻意练习]] 中提到需要有一位教练,但是在现实中很难每一件事情都能找到指导你的人。作者提出的努马拉金方法给你提供一次对答案的机会。#card

  • 很想之前做作业,然后对答案的过程。

  • 监督学习

  • 假设,建模,求解,优化


@我的笔记法(借助 Zettelkasten 和 Obsidian)

专业知识笔记

  • 「XXX知识点」

  • 需要单独研究,新建空白笔记。

人文知识笔记

  • 如何解释名词和概念,从阅读中获取新的认知。

  • 不同人对同一个主题的观点是什么?

  • 以[[极权主义]] 为力,我从不同的书中,看到不同的作者对其的描述。

    • 在 [[201912211716-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中,[[汉娜阿伦特]] 说极权主义是,「把个人变成职能行使者和统治机器上的齿轮,将人非人格化处理的制度」

在 [[极权主义的起源]] 一书中,[[汉娜阿伦特]] 更进一步归纳为「极权主义就是将世界上的所有界限抹平,不考虑人的多元性,将人认为是集体中的一员来对待。」
而在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一书中,[[弗朗西斯·福山]] 将近现代国家发展出来的一种有着史无前例的权力的中央制度称之为极权主义。

Zettelkasten

  • 一条笔记只记录一个相关

  • 通过关键字和其他笔记链接

总结

  • 这两年来我越来越意识到我的问题并不是看得东西不够多,而是往往不能理解我所看过的东西。

    • 一方面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忘记,

    • 一方面当阅读的时候无法理解所看到的东西时,记忆也就没有那么深刻了。

  • 所以我之后的目标之一便是我要能理解我写下的东西。


@读书是否是唯一重要的事?

[[@我的笔记法(借助 Zettelkasten 和 Obsidian)]]

[[罗翔:非功利性阅读]]

  • 为了快速获取知识而读书

    • 获取概念或技术
  • 为了认识这个世界而读书

    • 认识世界的手段,什么是政治

实践和读书矛盾吗?

读书不是获取知识的来源

  • [[人类理解论]]

  • 读书获取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 方法论:从实践中获取经验,然后对经验反思总结和提炼。

读书三个阶段

  • [[@如何阅读一本书]]

  • 在结合自身的经验,我发现我经过这样三个阶段:

    • 在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看什么,漫无目的的阅读,没有作笔记,也没有写评价,最后什么没有收获

    • 然后开始有目的的阅读,比如喜欢看某一位作者的书,比如 [[密尔]],或者是为了了解一个主题去阅读相关的书籍,比如去看 [[哲学]],又或者只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比如去读 [[Spring 知识点]],这个阶段会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对其的认识,并在自己心里产生基础的概念

    • 在有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体系之后再去阅读是为了接受新的、不同的思想,并将其拆解开放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 如果以哲学家为例,在了解了其基本观念之后,逐渐添加我是否支持其观点,有没有反驳他的观点,我能不能找到佐证。

      • 又如果是一门技术,新产生的技术解决了之前的什么问题,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这个技术细节为什么要这样实现,有没有更好的实现方式。

主动获取信息

  • rss 源是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

  • 搜索,总结体系,实践,放到知识库中。

  • [[主动学习]],有针对性的获取信息,不仅可以避免自己陷入信息的汪洋,也可以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将新的、不同的理论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地完善自己零散的思维模式。最关键的是,当不断阅读自己的感兴趣的内容时,会自发的产生兴奋的状态,并且可以不断往外延伸出不同的主题。


Stop Taking Regular Notes Use a Zettelkasten Instead

Here’s how a Zettelkasten works:

  • Write each idea you come across on a card

  • Link idea cards to other relevant idea cards (idea -> idea link)

  • Sort cards into broader topic boxes (idea -> topic link)

Literature notes

  • Add useful docs (papers, books) as a literature note

  • Metadata includes: literaturenote tag, source, author

  • Summarise content, each key idea as a simple sentence

  • Elaborate on each key idea with some bullet points

Permanent notes

  • 写 Permanent notes 的两条标准

    • Would I explore this further?

    • Or can I connect this to other ideas?

  • Permanent notes 的 metadata

    • permanentnote tag

    • topic tags

    • Source,literature note link

    • relevant permanent notes and short explanation of how it is relevant

    • Add summary in prose

Topics

  • This comes free if you’ve been adding topic tags

  • You can now jump into topics via tags and navigate via links of relevant permanent notes

具体实践可以参考


ppxu@如何高效地读完一周的 CNS?

[[ppxu 讲解例子]]

如何锻炼阅读文献的能力呢?如何快速获取一篇文章的要点呢?Reference #card

  • 进入实验室的新生需要在每周一的组会上讲解上一周 CNS 杂志上跟生物医学相关的全部文献

  • 由于 Nature 是北京时间周四凌晨更新,Science 是周五凌晨,而 Cell 是半月刊,因此对于新生而言,需要在三天左右的时间消化 10~25 篇(没有 Cell 的话 10 篇左右,有 Cell 的话再加 10~15 篇)最前沿的学术文章,并且做成 PPT 汇报。

  • 有时候新生还有课程和实验,因此时间就显得更紧张,进实验室的第一年,周末基本上都用来看文献了。还好 Reference 并不需要讲的很细,但也得讲成一个自圆其说的小故事。

作为直博三年级的学生,Reference 本来跟我的关系已经不大了,但是为了给新生示范一下如何讲解文献,因此我在本周的组会上汇报了上周 CNS 上的生物医学相关的全部文献,一共 28 篇。#card

  • 我自己看了 3 天(不能算高效,但在高效的路上),感觉看到缺氧,一方面是因为文章虽然都跟生物医学相关,但是涉及的领域实在千差万别,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才可以消化;另外还有部分文章真的脑洞大开,思路新奇,几乎超出了我目前的理解范畴,只能读个大概。

  • 下面我从切身的体验出发,聊一下自己的一些浅薄的想法。

  • 最后,也将我花了很多时间整理的上周的 CNS 生物医学相关的文献要点和 PPT 分享给大家。

如何快速消化一篇文献?拿到一篇文献后,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card

  • (1)这篇文章属于什么领域或方向?

  • (2)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这么重要?

  • (3)使用了什么方法和模型?为什么这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带着问题读文献,明白每一段需要干什么
  • (4)核心结论是什么?下一步还可以怎么做?

#card 使用人为的坐标来精确定位文献在生物医学中的具体位置,久而久之,将这些散落的知识点联结起来,最后形成一张知识网络。

  • 纵向来看,生物过程包括个体层面、组织器官层面、细胞层面、分子层面以及原子层面等。

  • 横向切分,这个过程属于什么范畴,比如表观遗传学、免疫、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

  • 现阶段的文献,分子层面的机制偏多。由中心法则延展开来,分子无非 DNA、RNA 和蛋白质,这些分子的排列组合起来参与一些特定的过程,比如 DNA 复制、DNA 转录、RNA 翻译、RNA 修饰、组蛋白修饰、非组蛋白修饰等等。当然还有染色体整体层面出发的,比如染色体高级结构调控等。

积累细分领域知识:每次读论文发现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或主题,创建一个对应的文件夹#card

  • 归类的过程也是慢慢消化和整理的过程。尽量让读过的文献逐渐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读过就读过了。

  • 当文献是孤零零时,你很难记住成千上万个孤零零的知识点;但是一旦成为体系,就更容易记住了,此为内化。

  • 比如很火热的【RNA修饰&二级结构&编辑】二级目录

(2)这篇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这么重要?#card

  • 我老板经常在组会上问我们的一个问题是,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发在 CNS 上?如果这个问题能回答清楚,其实文章基本上也就消化了。

  • 能发在 CNS 上的研究每一篇都有故事,我们需要挖掘这背后的故事:有的是困扰学术界几十年的难题,今天终于获得解答,比如施一公他们关于剪接体结构的解析;有的是颠覆人们认知的新发现,比如此前人们认为,脑中没有淋巴管,但 2018 年 8 月 9 日的 Nature 封面文章就报道,在大脑中清楚地观察到了脑膜淋巴管;还有的是让几十年的争论尘埃落定,比如终于发现了引力波。

  • 在文章的第一句,作者通常就会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以及这个研究为什么这么重要;而且会在文章的第一段或者第一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多花时间思考这个问题远胜于你花时间弄懂每一幅图说什么。

(3)这篇文章使用了什么方法和模型?为什么这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card

  • 对于 Nature 的 Articles、Science 的 Research Articles 以及 Cell,每一部分都有小标题,快速浏览后,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作者打算做什么工作。对于 Nature 的 Letters 和 Science 的 Reports,不妨先看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可以知道该部分要做什么。

(4)核心结论是什么?下一步还可以怎么做? #card

  • 文章的核心结果都在图里面,这个时候可以去看图了,这个图证明了什么,为什么能支持这个结论。如果你是这个研究方向的,那么最后很有必要看 Discussion 部分,作者会对文章的核心观点做一个回顾,并且会讨论下一步的计划,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 其实哪怕我现在博士四年级,我也依然会碰到自己此前从来没接触的研究主题,但相比一年级,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要低得多。万一碰到自己不熟悉的,尤其是方法学的开发,会非常晦涩难懂,而且尤其对于* Nature* 和 Science,其篇幅是有规定的,因此要求作者极度凝练。碰到这种情况,不妨把摘要和 Introduction 部分多读几遍,读不懂反复读,亲测非常有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献亦然,古人诚不我欺也。

在文献阅读过程中,留意科学史,注意科学问题的延续性。比如这几年非常火热的相分离(phase seperation),#card

  • 你自己画一条时间线,哪一年谁最先发现这个现象,哪一年谁做出了关键突破。

  • 自己尝试写一个简短的综述,熟悉经典的工作以及行业的大牛,今后读起来会觉得:哦,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熟人”,他之前做出过什么重要的工作……


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资产 - 面向信仰编程

制定目标

  • 短期 1~2、中期 3~5、长期 5+

  • 制定 [[OKR]]

    • 年度、季度

    • Objective 1:提高工程能力和技术影响力

      • KR1:完成 6 篇自己满意的高质量技术博客

      • KR2:博客的月平均访问量需要达到 100,000

      • KR3:深入研究 3 种分布式协调服务的实现原理

针对 OKR:拆分任务以及预估时间 [[Trello]]

  • 每周有多少空闲时间可以使用

  • [[Scrum]]

    • 在平时一旦想到对实现目标有帮助的任务就可以加入 TBD 待办事项;

    • 一般选择两周作为一个 Sprint,Sprint 就是一个迭代周期,我们需要一次划分两周 54h 的任务;

    • 周六或者周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启动时间;

    • 每个 Sprint 启动时,按照优先级对 TBD 中的任务进行排序;

    • 按照优先级依次对任务进行拆分并预估完成的时间;

    • 将 54h 的任务加入 TODO 列表并启动这次 Sprint;

    • 执行 Sprint 的过程中发现任务预估时间与期望值过大应该及时调整计划,保证高优任务;

    • 执行任务时每天都应该更新 TODO 和 Doing 列表中的任务;

    • 包括 TBD、TODO、Doing、Done 4 个泳道

  • 完成多个 Sprint 进行迭代

执行任务 番茄工作法

  • 用工具稳定效率

#idea 看到这个又想起自己之前的一些东西,想做的事情一直有,但是很多时候你都没有坚持下来。Notion 里面某一周的周回顾还写到用 1 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可靠的外部系统。先写下一套方案,然后去迭代。


机器学习模型设计五要素

{x,y}

  • 根据业务特点提取数据

f(x)

  • 参数量

    • 通过[[VC维]]衡量模型复杂度
  • 结构,都有自己的 [[inductive bias]]

    • [[Linear Regression]] 学习线性特征,特征工程提高非线性能力

    • [[MLR]] 每个分片拥有自己的参数

    • [[FM]] 自动做特征交叉

objective

  • 产品的 KPI 转换成模型的损失函数

  • P(model|data) = P(data|model) * P(model)/P(data) —> log(d|m) + log(m)

[[Optimization]]

  • 达尔文式

    • 启发式算法,仿达尔文进化论,通过适应度函数进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式优化

      • 比较有代表性的: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蚁群算法AA;

      • 适合解决复杂,指数规模,高维度,大空间等特征问题,如物流路经问题;问题是比较收敛慢,工业界很少用。

  • 拉马克式

    • 拉马克进化论,获得性遗传,直接修改基因(w);

    • 比较有代表性的分两类:

      • sgd variants(sgd/Nesterov/Adagrad/RMSprop/Adam/…)

      • newton variants(newton/lbfgs/…)

evaluation

  • 一个好的模型需要覆盖的层面

    • 算法层面:准确率,覆盖率,auc,logloss…

    • 公司层面:revenue,ctr,cvr…

    • 用户层面:用户体验,满意度,惊喜度…

模型调优思路

  • 模型效果 ∝ 数据信息量 x 算法信息利用率

    • 扩充“信息量”,用户画像和物品画像要做好,把图片/文本这类不好量化处理的数据利用起来;

    • 改进f(x)提高“信息利用率”,挖到之前挖不到的规律;


@How to write good prompts: using spaced repetition to create understanding

This guide aims to help you create understanding  in the context of an informational resource like an article or talk.

  • By that I mean writing prompts not only to durably internalize the overt knowledge presented by the author , but also to produce and reinforce understandings of your own , understandings which you can carry into your life and creative work.
    The most common mechanism of change for spaced repetition learning tasks is called retrieval practice .

  • In brief: when you attempt to recall some knowledge from memory , the act of retrieval tends to reinforce those memories.

  • The learning produced by retrieval is called the [[testing effect]] because it occurs when you explicitly test yourself, reaching within to recall some knowledge from the tangle of your mind.

  • retrieval practice is about testing your knowledge to produce learning , rather than to assess learning 评估 .

    • [[e.g.]] What distinguishes retrieval practice from typical school tests? #card
      • Its purpose is to produce learning, not assess it.
  • [[e.g.]] In general, writing an SRS prompt amounts to giving your future self a recurring task .
    Properties of effective retrieval practice prompts

  • (This guide’s) properties of effective prompts: focused, precise, consistent, tractable, effortful

    • Precision: Vague questions will elicit vague answers.
    • Focus: Prompts with too much detail tend to stimulate incomplete retrievals.
  • When prompts produce inconsistent answers, what happens to the memories which aren’t retrieved? #card

    • They’re inhibited.
  • How often do spaced repetition systems expect you to be able to answer a given prompt in review sessions? #card

    • Almost always.
  • How does question scope impact spaced repetition scheduler efficiency? #card

    • Tightly-scoped prompts allow easy and difficult elements to be scheduled at different rates.
  • Why is it important that you can’t infer a prompt’s answer from the question? #card

    • Retrieval practice depends on recalling the answer from memory.
  • 文章目的 So we must learn two skills to write effective retrieval practice prompts:

    • how to characterize exactly what knowledge we’ll reinforce, 准确描述要学习的知识

    • and how to ask questions which reinforce that knowledge. 增强知识

  • 用挖空来练习回顾列表

    • If a focused prompt feels intractable, what text might you add to the question (parenthetical)? :-> A cue.

    • What must a prompt’s cue not do? #card

      • Allow you to infer the answer without recalling it.
    • 可以给每一个空一些提示

  • [[elaborative encoding]]: information easier to recall if you can connect it to other memories
    Interpretation; the “more than you think” rule of thumb

  • Writing good prompts often involves interpretation : extracting information which isn’t explicitly written.

  • Prompt-writing rule of thumb: how many prompts should you write? #card

    • More than feels natural. 比自然感觉更多
  • What cognitive factor does the appropriate scale of a ‘focused’ prompt depend on? #card

    • The scale of the concepts you’ve internalized (aka ‘chunk size’)

Procedural   knowledge 程序化知识

  • Simple procedures can be mechanically translated into a single set of prompts by treating the steps like a list .

  • To emphasize discrete details of procedures in prompts, what should you identify? 强调提示中程序的具体细节 #card

    • Keywords (important verbs, conditions, adjectives, adverbs, subjects, objects)
  • Procedures can often be broken down into keywords like this.

    • What are the important verbs,

    • and when should you move between them?

    • What are the key adjectives, adverbs, subjects, objects?

What stock is and why it matters: conceptual knowledge

  • (This guide’s) five lenses for writing conceptual prompts: #card

    • attributes and tendencie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parts and wholes, causes and effects, 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
  • To write prompts about a concept’s attributes and tendencies, what should you identify about its instances? #card

    • What’s always / sometimes / never true.
  • To write conceptual prompts using the ‘parts and wholes’ lens, what kind of diagram is helpful to visualize? #card

    • A Venn diagram.
  • Write a prompt about types of shapes us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lens. (try to create a new one; change the concept if needed) #card

    • Q. How is a parallelogram like a square? / A. All four sides parallel
  • To write prompts about a concept’s 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 , ask: why does that concept matter?

    • 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 write prompts which make the concept personally meaningful.
      Open lists
  • [[generation effect]] you remember information better when you generated it yourself.

  •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open list and a closed list? #card

    • Closed lists have a specific set of members;

    • open lists can grow over time.

  • Digital bookmarking metaphor for open lists :-> tags

  • What’s the common problem with writing only a ‘give an example’-type prompt for an open list? #card

    • You’ll usually end up remembering only one or two examples.
  • What distinguishes the task of a ‘creative prompt’ from that of a retrieval prompt? #card

    • You’re asked to give a new answer each time, not answer from memory.
  • Creative prompts are only possible when you’re able to generate many different responses.

  • What knowledge does a creative prompt reinforce through retrieval practice? #card

    • Whatever you consistently use when generating new answers.

Salience prompts and the [[Baader-Meinhof phenomenon]] 显著性提示

  • new ideas are particularly salient, so we notice them more readily.

  • Selective attention: we’re more likely to notice occurrences of something when it’s highly salient 显著的,突出的 .

  • Without intervention, how does salience tend to change over time? 如果不进行干预,显著性会如何随时间变化 :-> Fades

  • To integrate new ideas into your life, it’s helpful to keep them salient until when? #card

    • You can use them or connect them to something meaningful in your experience.
  • [[Baader-Meinhof phenomenon]]: when you hear something for the first time then suddenly notice it everywhere

  • How might spaced repetition prompts relate to the Baader-Meinhof phenomenon? 间隔重复提示如何与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相关? #card

    • Prompts can extend that phenomenon by keeping ideas salient over time.

    • 提示可以通过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想法的显著性来延续这一现象。

  • When possible, phrase salience prompts around contexts where those ideas might be meaningful in your life.
    Writing prompts, in practice

  • What simplifying goal can you adopt to make prompt-writing feel less onerous while reading? #card

    • Aim to write a small number of prompts on each pass through the text.
  • When writing prompts about ideas in a challenging text, which details does Andy suggest you initially focus on? #card

    • Basic details you can build on.
  • If you notice a feeling of completionism when writing prompts about a text, remind yourself that you can always write more prompts later.

  • Why might you be able to write better prompts from a text when you return to it later? (a trigger) #card

    • Something meaningful might have motivated your return (a new connection, a problem, a gap)
  • Prompt-writing litmus tests: what’s a ‘false positive’? #card

    • You can produce the answer, but you don’t know the information you intend to know.
  • What false positive can arise when a prompt’s question includes unusual words or cues? #card

    • Pattern matching (knowing the answer by the shape of the question, without thinking about the words)
  • What should you do with binary prompts? (which ask yes/no or this/that) #card

    • Rephrase them as more open-ended prompts.
  • What prompt-writing problem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false negatives? #card

    • Not including enough context.
  • Retrieval practice prompts must unambiguously exclude alternative correct answers.
    Revising   prompts over time

  • What does Andy believ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optimize” in spaced repetition practice is? #card

    • Your emotional connection to review sessions and their contents.

    • 您与复习课程及其内容的情感联系。


@Augmenting Long-term Memory

Solomon Shereshevsky 以超级记忆力闻名

memex 外部记忆机器,汇总全部个人资料

  • [[Douglas Engelbart]] augmentation of human intelligence

  • [[Ted Nelson]] [[Project Xanadu]] hypertext, and, indirectly

  • Tim Berners-Lee world wide web

Anki makes memory a choice , rather than a haphazard event , to be left to chance.

  • I describe some useful patterns of Anki use , and anti-patterns to avoid.
    But, as we shall see, there are already powerful ideas about personal memory systems based solely on the structuring and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 从信息组织和展示的角度入手。

[[@Part I: How to remember almost anything: the Anki system]]

[[@Part II: Personal Memory Systems More Broadly]]

[[@Appendix 1: analysis of Anki study time]] Here’s a ballpark analysis of the effort required to study an Anki card for recall over 20 years

  • 估算一张卡片记住 20 年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

[[@Appendix 2: Using Anki to learn APIs]]

Using spaced repetition systems to see through a piece of mathematics ^有点琐碎,是的我认知不够^


@Part II: Personal Memory Systems More Broadly

两个问题

  • how important is memory as a cognitive skill

  • what is the role of [[cognitive science]] in building personal memory systems ?
    How important is long-term memory, anyway?

  • “rote memory” 比理解更低级?

  • memory is the foundation of our cognition

    • My somewhat pious belief was that if people focused more on remembering the basics , and worried less about the “difficult” high-level issues , they’d find the high-level issues took care of themselves.

    • I now believe memory of the basics is often the single largest barrier to understanding

    • 熟悉新领域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

    • Adriaan de Groot and [[Herbert A. Simon]] studying how people acquire expertise,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chess

      • They found that world-class chess experts saw the board differently to beginners. 大师和新手看到的棋盘不一样

        • A beginner would see “a pawn here, a rook there”, and so on, a series of individual pieces.
        • Masters, by contrast, saw much more elaborate “ chunks ”: combinations of pieces that they recognized as a unit, and were able to reason about at a higher level of abstraction than the individual pieces.
        • 有关国际象棋大师和新手的区别:专家拥有更加复杂的 chunks
      • Simon estimated chess masters learn between 25,000 and 100,000 of these chunks during their training, and that learning the chunks was a key element in becoming a first-rate chess player. Such players really see chess positions very differently from beginners.

      • [[@刻意练习]]里面也要提到过

      • George Miller 论文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提出 chunks was effectively the  basic unit of working memory

  • distributed practice meaning :-> practice which is distributed in time

    • Hermann Ebbinghaus

    • 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 遗忘曲线

image.png

On the role of cognitive science in the design of systems to augment cognition

  • they show emphatically that distributed practice outperforms massed practice

  • 反例子:某些技能在一定时间后会增强

    • we learn to swim during the winter and to skate during the summer.

    • an 1895 study of Axel Oehrn

  • memory is complicated , we don’t understand many of the big picture questions well, and we should be careful before we put too much faith in any given model.
    + memory is complicated 还需要时间去理解相关的内容

  • 如何在理论不完善的背景下,开始设计系统?